沈泽玮:“红尘少林”难逃漩涡

时间:2017-02-06 12:0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全球社论

2015年7月,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前弟子释延鲁实名举报,指控他侵吞少林寺财物、非法敛财、买豪车、向弟子索要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财物、帮自己、情妇上两个户籍等。

这起风波拖了一年半之后,官方调查结果终于在上周五出炉。《河南日报》以专访调查组的形式公布,释永信与被举报的七个问题均无干系。至于“私生子”等涉私生活的传闻,调查组这次没有回应。不过,2015年11月公布的阶段性调查结果曾点出:‘被迁单’的说法不实,且并没有‘私生女’。

换句话说,经济及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均“查无实据”,只有双重户口有问题,而且那是释永信出家前及出家后的户口,并非前弟子所指的为情妇上户。

调查结果公布后,部分舆论力挺释永信称,他是因为触犯某些人的利益而被抹黑。围绕着少林寺而发展起来的商业活动涉及多方利益,包括释永信和少林寺,毕竟,围绕着少林寺而发展起来的商业活动涉及多方利益。有传闻称,包括释永信和少林寺,与周边社会、当地政府、旅游景区经营方之间都经常起矛盾。。

舆论场有另一种声音质疑:释永信真是这么“干净”?网民揶揄道,“这是一朵莲花呀,完美无瑕,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呵呵”。另有不少人还将之视为是一场“水很深”的博弈称, “后台不简单”。

舆论场上的纷扰折射出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不信任感。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出现了人与人之间因不信任而砌成的一道道无形的墙。各阶层之间存在不信任,不同利益团体之间、官与民之间也存在不信任,人们相信坊间“谣言”多于官方公布的“真相”。他们不确定,这真的是真相?还是只是官方要人们相信的真相?

有网民就质疑,调查组是由谁组成?在官方代表之外,是否有独立第三方参与?更重要的是,如果对释永信做出的指控都不实,那么举报者就应当受到法律制裁,不能“零成本”安然脱身。否则,就等于变相纵容人们相互胡乱举报,加剧日常生活的不安全感,对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破坏。

动机险恶的举报者应被控上法庭,而且通过公开审理将案情抽丝剥茧,包括让外界厘清举报者的动机是什么,背后是否涉及庞大的利益角力,又或是少林寺内部的利益矛盾。所有调查结论都要有证据支撑,同时附上涉事两方说辞,这样才能强化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少林寺能从这家千年古刹蜕变成一个发展蓬勃的现代化企业,并收获丰厚的经济收入,释永信是重要推手。

根据少林寺官方网站,其商业版图大致包括武僧团、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少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少林书局、少林药局、少林香堂、寺庙刊物《禅露》、海外文化中心等十来个项目。

不过,因为将“少林”的招牌过度商业化,也让释永信背上了骂名。人们在评论释永信时,完全不像在谈论一位少林方丈, 更多像是在议论落马商界CEO或国企高管,甚至是娱乐圈名人。卧室摄像头、海外私生子、几十亿存款、豪华车等等,有关释永信的谣言不时见诸媒体,大和尚俨然比世俗还要世俗。

顺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宗教团体有自身的商业诉求是必然趋势。事实上,在借助商业运作来推动佛教圣道、品德以及精神的普及化方面,台湾佛教团体走得更前。

例如,星云大师运用现代手法推广佛光山成为全球佛教界知名品牌,包括建立自己的佛光电视台、网站、报纸等多媒体传播,在世界设立二百多所道场。证严法师创办的慈济拥有慈善、医疗、教育、人文等四大项目, 统称为“四大志业”。

以入世的精神去经营出世的寺庙,并非少林方丈成争议人物的引爆点,关键在于须厘清商业化本身并非目的,而是通过商业手法来达到弘法劝善的目的。

正如《新京报》2015年在释永信被举报之后所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释永信和少林寺修建道场,也热衷公益慈善,但在很大程度上,“宗教更像是工具、手段而非终极关怀的目的本身”,如果做一个对照,在海峡对岸,证严法师的慈济功德会或星云法师的佛光山所践行的人间佛教,则“满满充盈着宗教情怀”。

据称,释永信曾说过:“面对商业化大潮,你不化它,它就必然化你”,这是少林传奇人物经营少林品牌之道。那么当商业化运作与世人观念产生矛盾,当少林寺与利益各方或自身内部产生矛盾时,释永信也难逃红尘世俗的是非恩怨。

查看少林寺官网,新闻类别几乎全是“少林”这个招牌如何走出中国,在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地参与新春活动的消息,“少林”俨然已成中国在海外传播软实力的一个平台。

从大局出发,官方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后,还少林寺和其方丈一个清白是重要的。但伴随少林寺的多元发展,未来恐还将发生更多利益纠纷,暂平息的“释永信风波”不会是最后一轮,“红尘少林”恐仍难逃舆论漩涡。

赞一下
(4)
57.1%
赞一下
(3)
42.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