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安倍遇刺身亡警示日本 维安亮红灯 治安拉警报

时间:2022-07-17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国际特稿:安倍遇刺身亡警示日本 维安亮红灯 治安拉警报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光天化日下在街头演讲时遭枪击身亡,这起在日本极其罕见且震撼全球的枪杀事件,打破了向来被视为治安良好的日本“安全神话”,也预料将改变日本的治安管理,包括出台更严格的枪支管制。作为一个国家,日本除了失去安倍这位前领袖,还失去了什么?自由民主党内的各派势力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2022年7月8日是日本参议院选举投票日前两天,前首相安倍晋三到奈良县为自民党候选人站台助选。他由保镖陪同到场后,站在人群围绕的街头小讲台,才开始讲话两分钟,就被背后突然响起的枪声打断,跟着中枪倒地。

日本放送协会(NHK)女记者拍摄的视频显示,安倍在第一声枪响后还曾转头看。目击者告诉媒体:“那枪声如同在放烟花,安倍是在第二声枪响后倒下。”安倍身边的保镖们当场慌了,虽然逮住了嫌凶,却没能及时保护好主子。

案发50分钟后,安倍送抵奈良医科大学医院抢救,那时已有消息传出他的心肺功能停止,没有了生命迹象。负责抢救的医生后来在记者会上透露,安倍的颈项有两道枪伤,大血管和心室均有较大伤口。

当天,正在山形县助选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乘坐自卫队飞机回首相府,召开内阁紧急会议。下午2时,岸田眼眶带泪告知大家:“安倍情况危急,(医院)正在抢救,我们希望安倍前首相能够保住性命。”

下午4时55分,电视转播安倍夫人昭惠赶抵医院。报道称,安倍是在夫人抵达的八分钟后——5时零3分离世,终年67岁。奈良县警在9日公布了安倍的司法尸检结果,指出一颗子弹从左上臂进入体内,损坏左右锁骨下的动脉,导致失血过多死亡。

岸田强烈谴责这起枪击暴行,指在选举活动中枪杀前首相是卑劣的野蛮行为,绝对无法原谅。他也强调必须捍卫自由和公平的选举,因为这是民主的根本,并坚信“永远不会屈服于暴力”。

日本社会近年来 发生不少治安问题

在嫌凶动机还不明朗的案发当天,日本首相府和国会议事堂等政治地标都加强了保安。原本忙着在街头为候选人拉票的内阁成员和自民党干部也都中断了竞选活动。

近年来,日本社会发生了不少治安问题,特别是一些公众场所的杀人事件。2019年,京都的动漫公司大楼遭一名男子纵火,造成36人身亡,被告被捕后告诉警方只是为了进去窃取一本小说。2021年12月,大阪一家诊所的一名患者纵火,导致26人死亡。此外,在日本难以买到枪械,但是黑社会偶尔也会制造一些枪击案。

不过,在参院选举期间发生政治人物,尤其是高层政要被刺杀的事件极其罕见,让人不禁在想这是不是政治暴力正在增加的一个迹象。

日本历史学家小山俊树说:“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就联想到1930年代。那时也是在选举期间,发生了平民刺杀政治人物的事件。当时日本的贫富悬殊大,物价高涨,人们的薪水赶不上通胀,很多年轻人因此对未来失望。现在日本所处的环境和那个时代相似。冠病疫情纠缠至今,又发生了俄乌战事引发物价飙升。安倍的经济政策虽然扩大了就业,但日本民众中,属于非正式雇佣的散工族正在不断扩大。”

日本评论家森田实则认为:“将目标锁定如安倍这样的重要人物,就是一起政治恐怖暴力事件。纵观日本的历史,刺客文化一直存在,它可能是单一的恐怖分子或恐怖组织,他们的行径都可能扭曲和改变历史。”

日本在战前和战后都发生过政治人物被刺杀的事件,广为人知的是战前的1932年5月15日。时任首相犬养毅在办公室遭11名年轻激进海军官兵枪杀。这些军官意图通过刺杀首相推翻民选政府,改由军方主政。

1960年7月14日,岸信介(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就在自民党的党大会上被右翼团体“大化会”成员刺伤,7月19日下台结束三年半执政。

同年10月12日,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在东京发表竞选演讲时,有人冲上讲台用武士刀将他捅死。事件发生后,社会党逐渐衰落,自民党变得强大。

2007年,时任长崎市市长在一个车站外也遭到黑道枪杀丧命。

将目标锁定如安倍这样的重要人物,就是一起政治恐怖暴力事件。纵观日本的历史,刺客文化一直存在,它可能是单一的恐怖分子或恐怖组织,他们的行径都可能扭曲和改变历史。

——日本评论家森田实

安倍“不相互威胁”原则 可成中日建交50周年关键词

根据《产经新闻》,安倍被杀前一天晚上和该报主笔通电话,对参院选举抱大希望,那时他预测自民党会在125个议席中独揽60个席位。他离世后第三天,即7月10日的参院选举自民党旗开得胜,拿下63个议席,参院内的修宪势力超过了国会通过修订法案所需的三分之二。

日本共同社社论委员冈田充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自民党多数候选人在安倍被杀后都在呼吁要继承安倍的修宪遗志。岸田文雄在11日宣称要继承安倍的修宪遗愿,明显是感受到一定压力,这也显示自称是自由派的岸田,其实没胆量抵御安倍周围的右翼势力。”

冈田充认为:“安倍派系的继承人大多都是对华强硬派的右翼人物。如果岸田在这次改组中(8月或9月),不再重用安倍的胞弟岸信夫以及爱将高市早苗,必将遭到右翼的全面抵抗。岸田在这次选举中得胜后,相信也不会在对华政策上做出改变,更何况美方也在维持安倍路线上,对岸田做出一定的要求。”

不过,冈田充也认为,安倍相隔七年半在2018年10月访华,并提出了有关中日新时代的目标,即从竞争到合作、不相互威胁、自由与公平的三项原则,可作为中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面素材。

今年9月是中日建交50周年,预计岸田会和中国官方“在线会谈”或以视频相互发出贺词。日本现在出现太多的“中国威胁论”,能把“相互不构成威胁”作为建交50周年的关键词,这在当今会是中日之间可达致的宝贵共识。

自民党内失衡 派系斗争点燃

研究日本政治的分析者大多认为,安倍的死将让自民党党内失衡,他主导的党内最大派系“清和政策研究会”(简称清和会)将出现权力之争。

对自民党政治熟悉的评论家野上忠兴接受《联合早报》访问说,安倍领导的“清和会”有90多名成员,党内有四分之一的议员都属这个派系,若加上这次在参院选举的新人,有超过100人。如今这个派系群龙无首,继承人之争在安倍中枪身亡后迅速展开。

他说:“像清和会这么大的一个组织,须有一个有筹募政治资金的人物坐镇。曾是该派系成员的安倍晋太郎(安倍晋三的父亲,前外交部长)生前就曾说过,派系若太大将难以维持。这次安倍遇害事件,很可能会导致庞大的清和会出现分裂。”

野上忠兴认为,派系之争是自民党的“特色”,除了派系之间,派系内部也会出现分歧。清和会有两大政治基因,一个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另一个是前首相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后者是派系的创办人,也是前首相。虽然同是一个派系,但他们在政策路线上存有分歧。岸信介一派走的是强硬路线,福田一派则相对温和。

福田家第三代福田达夫(55岁)目前也是清和会的一分子。去年的自民党总裁选战时传出他要另起炉灶的说法。岸田掌权之后,他出任自民党的总务会长,据悉派系内一些人正在积极栽培他成为未来首相。福田达夫和安倍一样,同是来自政治世家,都是有派系所重视的政治基因,备受看好是明日之星。有人说福田的学历背景要比安倍强得多,他毕业于日本著名学府庆应义塾大学法学系,之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福田原本在私企三菱商事就职,2004年离职后成为父亲的政治秘书。父亲2012年决定退出政界,他便接下了福田家的政治衣钵参政。有分析认为,福田康夫当初让儿子在安倍上台的一年登场别有一番用意。

安倍执政后期的2018年力图三选党总裁,但因右翼教育业者以低价获取国有土地等涉及金钱的丑闻缠身,那时已退到幕后的福田康夫突然站出来,出席安倍政敌石破茂的演讲会,且公开对安倍进行牵制。安倍退下后,则一直想扶持没有政治家族背景的女爱将,即现自民党政调会长高市早苗,也令派系内一些人感到不满,安倍此次遇害被指将加剧派系内的摩擦。

安倍中枪当天,有蛛丝马迹显示清和派内的“亲安倍”人物努力刷存在感。例如,在神户助选的安倍内阁前经济振兴部长西村康稔,听闻安倍入院后立刻赶到奈良医院。在东京的经济产业部长萩生田光一,当天立刻前去安倍的事务所坐镇。另外,安倍执政时的好帮手、现参议院自民党干事长世耕弘成则负责在媒体前增加曝光,宣传安倍的政见。

自民党担心军策后退

安倍晋三是日本宪政史上在位最久的首相,两次上台执政共八年零八个月。他初次掌权是在2006年,当时52岁,是日本最年轻的首相。2012年,他第二次上台执政,为东京争取到了2020年奥运举办权。

《读卖新闻》在社论中对安倍的政绩称赞有加,指他的外交“着眼全球”,访问了80个国家和地区。他与各国领导人建立了信任关系,尤其是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亲密交往,构建了“日美历史上最好的关系”。在国际形势一片混乱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对安倍的外交联系寄予厚望。

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开始实施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以期日本经济摆脱长期通缩、通过结构改革实现可持续增长并增强国际竞争力。即使在他辞去首相职务后,也依然领导日政府的财政讨论,例如呼吁灵活应对政府在2025年的财政赤字正常化目标。

《读卖新闻》引述自民党一干部的话指出:“安倍保守的姿态和日相岸田文雄领导的派系,以前即使路线不同,安倍也能让他们服服帖帖,但他已不在了,我们担心在增加国防开支上会有所倒退。”

安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强军主义者。他第一次执政就将防卫部门升格,提出在宪法内要为自卫队正名,在军事策略上不断主张加强日本的国防能力。本月6日,他在横滨街头为候选人站台演讲提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就强调:“要制止战争就是要加强威慑力,我们要坚决加强军事能力。”

日媒:日本失去能在经济决策和历史问题上表态的领袖

《产经新闻》在安倍遭枪杀当天发追悼文,指出安倍下台后依然在党内主导军事决策,并称安倍的死给日本笼罩上了乌云,意味着日本失去的是一个能在经济决策和历史问题上表态的领袖。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