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芯片狂人”赵伟国被查

时间:2022-07-26 22: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下午察:“芯片狂人”赵伟国被查

紫光集团重整刚刚尘埃落定,就传出了原董事长赵伟国被带走调查的消息。

财新网引述消息人士报道,赵伟国在7月中旬从北京家中被带走,目前仍处于失联的状态。不同信源均透露,赵伟国所控公司和紫光旗下公司之间存在利益输送,比如有设备采购、装修工程等未经公开招投标的问题,这可能是赵伟国被查的原因。

紫光集团重整刚刚尘埃落定,就传出了原董事长被查的消息。(互联网)

前任和现任董事长之间的纠葛

赵伟国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他在执掌紫光集团的13年间,通过兼并收购把紫光打造成了一艘巨型半导体航母,紫光的资产规模从13亿元(人民币,下同,2.67亿新元)一路飙升到2978亿元的峰值。但是,“蛇吞象”式的扩张也使得紫光背负了巨大的债务,最终在2021年7月宣告破产重组。

紫光的现任董事长是李滨,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任中芯国际高管、埃赋隆半导体董事长等职,是紫光集团重整战略投资方的核心人物。紫光集团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后,北京建广资产和智路资本联合体成为破产重整的战略投资方。李滨不仅是智路资本的实际控制人,还是建广资产的大股东。

天眼查显示,建广资产股权穿透后大股东为央企中国建投,出资人为中国国务院,李滨则间接持有建广资产29.83%的资产。

李滨和赵伟国虽然同是清华校友,但在紫光集团重组问题上矛盾颇深。

赵伟国一直寄望政府介入挽救现金流和企业资信均濒临崩塌的紫光集团,并试图维持个人在紫光的地位与权益。但事实上,紫光被接管后,他就被迅速架空。2021年12月,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方案出炉,显示紫光集团的资产公允价为1214.78亿元,匹配拟化解债务约1376.09亿元,资不抵债161.31亿元。

赵伟国对重整方案大为不满,公开提出质疑,并向中纪委、国务院办公厅纪检组等多部门实名举报紫光集团的管理人。

赵伟国在信中称,重组草案大幅低估了紫光的资产,造成734.19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比如,紫光持有的25.91%的长江存储的股权估价应该有414.56亿,而重组草案评估仅为124亿元。

赵伟国在声明中点名李滨称:“流失的734.19亿国有资产,大部分将落入李滨等人的私人腰包,这是典型的侵吞国有资产行为。”

赵伟国还不满重整程序将自己排除在外:“这么大的一个重整,我作为紫光的主要管理负责人,却被屏蔽掉,让我出局。”“你们不仅吃肉不吐骨头,还让清华和健坤零对价出局,连点汤水和骨头渣也不留。”

紫光集团管理人则声明,赵伟国散布不实信息,企图干扰重整工作,将采取措施追究个人和单位的法律责任。管理人还称,紫光是在赵伟国的经营下资不抵债,造成损失。

2022年1月,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紫光的重整计划,宣告赵伟国的落败。

时隔半年,紫光集团刚刚完成重组,赵伟国被捕的消息就随之而来。紫光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7月11日完成,原股东全部退出,其中包括赵伟国实际控制的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按照财新的消息,赵伟国被捕发生在7月中旬,仅相差一周左右。

紫光集团官网关于李滨的介绍。(互联网截图)

赵伟国的功与过

赵伟国现年54岁,大学毕业后,和朋友承包过北京市海淀区水泥厂下属业务,积累了创业经验。读研期间,赵伟国在紫光集团兼职,硕士毕业后三年,他就在1998年担任同方电子总经理,创办健坤投资集团。

紫光集团2009年出现经营困难,赵伟国在清华大学支持下获得经营权,并在2010年至2013年通过建坤投资取得紫光49%股权,出任紫光集团董事长。紫光另外的51%股份持有者是清华控股,但是清华控股不参与运营。

执掌紫光集团大权后,赵伟国通过兼并收购把紫光打造成了一艘巨型半导体航母。在2009年,紫光的资产规模只有约13亿元,而到了2019年底,资产规模达到2978亿元的峰值,旗下企业涵盖手机芯片、存储芯片、可编程芯片FPGA、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各大环节。

紫光集团2013年以17.8亿美元(24.7亿新元)收购展讯通信,后者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独立手机芯片开发商。2014年,紫光集团以9.07亿美元收购了锐迪科,最终整合为紫光展锐,在独立手机芯片厂商中份额仅次于美国高通和台湾联发科。

赵伟国2015年再度出手,以不低于23亿美元的价格从惠普手中收购了华三通信51%股权,成立了新华三集团,如今是中国最大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2018年,紫光集团成立紫光云,从而形成了从芯到云的完整布局。

紫光集团收购的还有武汉新芯,并在武汉新芯基础上成立了长江存储,如今是中国最具潜力的存储器制造商之一。

赵伟国的成功并购,到此基本结束。虽然他曾扬言收购台湾科技巨头台积电、美国芯片巨头美光、存储器巨头西部数据等公司,但因为政策等多重阻碍而不了了之。

赵伟国曾提出,紫光集团将以国家战略为方向,以国际并购为路径,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以产业整合为目的,以快速卡位为突破,从而超常规、超大规模的快速形成产业集群。

从紫光的产业群来看,赵伟国的兼并收购确实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但是好景不长,清华大学2018年决心推进校企改革,筹划转让紫光集团的控股权。失去清华大学“背书”的紫光集团,在2019年3月之后便无法在市场上继续发债,这成为推倒紫光过度扩张模式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紫光背负的债务有多大呢?紫光集团以往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上半年,紫光集团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惊人的62.09%、73.42%、73.46%和68.41%。

在债务危机敞口暴露前夕的2018年,赵伟国提及“要小心管理自己的野心和运气”,但是他已无力阻止激进的资本运作带来的副作用。2020年11月,紫光集团出现债券违约,自此引爆债务危机。2021年7月16日,在债权人申请之下,紫光集团宣告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如今,新紫光已经上路。过去的破产经历已经证明,靠着资本“弯道超车”的策略是行不通的,踏踏实实累积技术实力才是正轨,毕竟资本并购只是手段,科技产业才是根本。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