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未来五年”引惊恐

时间:2022-06-29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早点

京腔新韵

中共二十大前的最后一场省级党代会、中共北京市党代会前天开幕。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开幕式上做了报告,为北京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等。

可上述这些都不是党代会开幕后最受关注的议题,反而是北京的防疫政策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前天下午,一则北京党代会新闻报道的截屏,在微信群传开。据《北京日报》旗下客户端报道,蔡奇在报告中提到:“未来五年,北京将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报道接着引述报告,详述北京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要求“高质量推进常态化核酸检测和重点筛查,严格小区(村)、单位和公共场所进入查验”;“从严从紧从实抓好社会面防控,严格进出京管理”等。

这可把很多人吓出一身冷汗。难道高压防疫未来五年会成为北京的常态?这则新闻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后,北京日报客户端紧急修改,删除了“北京将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的“未来五年”四个字。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随后在微博评论:“这样的修改是应该的,顺应民意。没有人希望北京未来五年会过得像今年上半年这样。”

真相是什么?北京日报社社长赵靖云前天在个人微信澄清说,党代会的报告在防疫的文字前,原来没有“未来五年”四个字,是记者误加的。

至于误加的原因,他解释,为了抢时效,记者拆解了报告重点,预先做了模板,“未来五年”要干这、要干那,一段一段套了进去,关于防疫的阐述也被套进去了。

换句话说,未来五年抓防疫并不是报告的原意,删除“未来五年”也并非回应民意。

胡锡进后来在另一个微博帖子中,附上报告原文的照片称,早前因为记者不专业,造成了误解。

事情发展到这里,做新闻的人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互联网时代,媒体为了求快,一不谨慎就会有失误,有时候还会闹出大乌龙,甚至引发舆情事故。做好防疫工作是未来五年的工作之一,但不等于持续防疫五年,小编确实大意了。

那么,短短四个字为什么让人们如此惊恐?说到底,还是因为连续两年多的抗疫,尤其是过去半年的高压防疫把大家都折腾怕了,就怕“未来五年”一语成谶。

在中国国内,民众对防疫的疲惫和恐惧正逼近极限。疫情后在北京生活的居民,都能深切感受到防疫对民生经济的干扰,三天一次核酸检测,动不动封控小区、写字楼,去哪儿都得提心吊胆、担心成为“时空伴随者”。

防疫也把人们“圈”在了北京。“非必要不出京”这在前两年是官方对社会的呼吁,如今不出京已成为人们主动的选择。这并不是因为没有出差的必要或到外地旅行的想法,而是在层层加码的隔离政策下,很多人都迫于无奈不想折腾,只好“足不出京”。上星期,号称“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的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有同行私下吐槽:哪儿都去不了,车站再大、高铁再快又有何用?

“未来五年”前天让很多海外人士也心头颤抖了一下。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正常交流迟迟没能恢复,人员往来的限制和防疫对生产与物流的冲击,让在华外资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新加坡的朋友看到北京日报客户端的报道后,火速发来简讯慰问,特别圈出“未来五年”四个字问我,“未来五年还不能去北京?”短信末,配上三个捂脸表情包。

官媒删除“未来五年”、媒体高层出面澄清后,很多人松了口气。但也有一些网民不买账,认为党代会的报告原本就是规划北京市委未来五年的工作,如果是三五个月的事,也不必放入报告中,可见解除高压防疫遥遥无期。

平心而论,在中国当下的氛围中,“未来五年”坚持抓防疫的表述引发舆论哗然,但如果不把防疫作为要务写入党代会报告,同样也会引起猜想。中共领导人对“动态清零”的要求,至今仍是悬在各地官员头上的一把剑。尤其是在二十大人事“卡位”的紧要关头,有了上海的前车之鉴,北京的领导班子当然不会允许在防疫上有半点闪失。

很难想象,持续高压防疫的做法能再持续五年。中国高层相信也看到这样防疫的沉重代价,并在设法求取平衡。官方昨天宣布,显著缩短密接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在松绑防疫政策上迈出一大步。二十大后,中国防疫政策调整是大概率事件,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个月,高压防疫的主旋律恐怕仍会继续,而社会情绪预计也会持续紧绷。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