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任君:猎巫猎巫何时了

时间:2023-04-08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林任君:猎巫猎巫何时了

在美国众议院听证会上被几十名议员围攻拷问了五个小时的新加坡人周受资,一夜之间成为英雄人物。

只见这位风华正茂的TikTok总裁羽扇纶巾,舌战群“鲁”,泰然自若,不亢不卑,与议员的强词夺理和不分青红皂白形成了强烈对照,高下立见,在现场直播中赢得了千千万万眼睛雪亮的网民齐声叫好,还爱屋及乌,赞扬他的祖国,对这个小红点竟能产生这么一个大格局的青年才俊啧啧称奇,对他出生成长的新加坡的一切顿感兴趣。

在周受资广获媒体好评的同时,议员的奇葩问题所反映的无知、傲慢和卑劣,以及他们咄咄逼人、蛮不讲理的态度则招来骂声一片。无所遁形的直播让世人清楚看到美国代议士的水平和嘴脸,大开眼界,尤其是绝大多数第一次在荧幕上看到他们类似表现的观众,更是目瞪口呆,惊讶不已。

在众多的谩骂和批评中,我觉得另一位新加坡人第一时间通过漫画的点评最为到位,但似乎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听证会在3月23日举行,结束时已经是新加坡时间24日凌晨,《联合早报》特约漫画家王锦松当天立刻绘就一幅极尽讽刺能事的漫画,及时刊登在25日的早报。画中显示提着TikTok公事包的周受资被绑在一棵树上,脚下堆满干柴,三个举着火把咄咄逼人的山姆大叔围着他,身边放了一桶写明“反华情绪”的汽油。

啊,这不正是“猎巫行动”(witch hunt)的典型场景吗?猎巫,何其贴切的影射啊,简直一针见血!

王锦松是国际知名的政治漫画家,30多年前就已经从早报走向海外。他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知识,画功高超,惟妙惟肖的独特笔触,加上一句精炼尖锐的评语,就能画龙点睛,点中要害,触动笑点,让人恍然大悟,会心微笑。周受资被拷问这一幅就是很好的例子,充分显示他对美国的敏锐观察。

他的每幅漫画都有中英文版,通过“辛迪加”(syndicate,专向各国报刊提供稿件和图片的集团)的安排,在黄金时期,曾经获得多家著名的国际和国家报刊同步刊登,包括《国际先驱论坛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泰晤士报》《新闻周刊》《朝日新闻》《中央日报》(韩国)《亚洲周刊》《星洲日报》《明报月刊》和北京青年周刊《Airtime》等等。

听证会这幅他也照样提供英文版,也许考虑到对象主要是美国读者,英文版还加了个说明——其中一个山姆大叔对被绑在树上的周受资说:“It’s NOT a witch hunt……”(这不是猎巫行动……)。“不是”一词还特地加强语气,其“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欲盖弥彰,叫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这是一个新加坡人替另一个在美国国会被霸凌的新加坡人打抱不平、仗义执言的“画评”,入木三分直砭美国政治痼疾,就不知道这么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有没有被美国主要报章采用。

这幅漫画所影射的猎巫事件,可以追溯到1692年至1693年间的的塞勒姆审巫案(Salem Witch Trials),它可说是美国史上最恶名昭彰的集体歇斯底里事件,发生在社会闭塞、民智未开的殖民地时期,导致一场可怕的冤狱,造成多人冤死,成为至今阴魂不散的国家记忆。

塞勒姆审巫案说的是马萨诸塞湾省的塞勒姆镇(现属美国马萨诸塞州)当时发生的一桩怪事。镇上一位牧师的外甥女和女儿相继出现抽搐、尖叫、扭曲、吐白沫等症状,医生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人们开始疑神疑鬼,占卜与臆测的结果都指向有人在行使巫术,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人们互相猜疑,互相指控,恐慌迅速蔓延开来,引起了集体的歇斯底里。一场声势浩大的猎巫行动随即展开,许许多多无辜的人被怀疑、控告,审讯……最后导致20人遭处以死刑(其中14人是女性),另有五人死于狱中(其中二人是幼儿)。在事后的重新审查中,才发现冤死的人没有一个是“巫师”,她(他)们多数是在社区被排斥的边缘人。

《纽约时报》2019年11月26日一则题为《猎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What a Witch Hunt Really Looks Like)的评论说,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称塞勒姆审巫案为“这个国家丑恶的污点”(The foul stain upon this country),永远不会消失。这篇发表于共和与民主两党进行恶斗之际的评论借古讽今指出,有时,一些可敬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当权者,到头来被证实是盲目、没有理智的一群人。

猎巫行动可说是在道德沦丧、社会恐慌、民粹猖狂、正义缺席之下胡乱找寻代罪羔羊(scapegoating)的一种恐怖行为,它已经从社会层面蔓延到政治层面。

1950年代,美国就发生了一起轰动国际的政治猎巫事件——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Joseph McCarthy)声称共产党渗透了美国政府的一些部门以及其他机构,为了阻止国家被“颠覆”,他利用权势大事渲染,发动一系列调查和听证,作出许多莫须有的指责和没有证据的指控,导致很多无辜者被控诉或诽谤,被列入黑名单或失去工作,造成人心惶惶,整个社会笼罩着恐怖的气氛。这就是声名狼藉的“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这场大规模的猎巫行动,直到1950年代中末期才渐渐偃旗息鼓。

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不齿麦卡锡的所作所为,在1953年根据历史记录,创作了一部经典名剧《塞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将古今两个猎巫行动相提并论,借古讽今,深刻讽刺了美国社会针对左翼的迫害,对麦卡锡主义进行无情的鞭挞。

然而,猎巫行动还是不时以不同方式在美国上演,每当想象的“敌人”在社会或国家层面出现,它就会幽灵般重现。

2018年,美国行政与司法部门以“全面消除中国间谍、防止美国科技被中国盗窃”为理由展开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矛头对准在美国工作的华裔科研人员以及与中国有交流合作的美国科学家,就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猎巫色彩的国家行为。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21年8月的一篇文章,就以“猎捕中国间谍行动是否已成为猎巫行动?”(Has the Hunt for Chinese Spies Become a Witch Hunt?)为主题,评述这项行动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文章副题“大学科学家‘在恐惧气氛中’工作”(University scientists work in ‘an atmosphere of fear’.),正是大学“猎巫”场景的写照。

“中国行动计划”打击了许多美国华裔学者的士气。《华尔街日报》2022年9月22日报道,在当前敌意日浓的政治和种族环境中,越来越多华裔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放弃在美国顶尖大学的终身职位,回返中国,导致“人才回流”。香港《南华早报》也在同年10月20日报道,根据“亚裔美国人学者论坛”刊登的一份向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提交的调查报告,单在2021年,就有至少1400名华裔科学家离开所任职的美国大学,转投中国大专学府。

这不禁让人想起在麦卡锡猎巫行动中被迫离开美国、后来成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的钱学森,美国人后来对此追悔莫及。一个钱学森已能对中国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千百个回流的杰出学者和工程师能发挥什么集体影响,不难想象。也许几十年后又会有人对这个计划感到痛心疾首,悔不当初,就像塞勒姆审巫案发生几百年后,还有人在不断反思这个“教训”一样。

但“教训”有被记取吗?历史不是在不断重复吗?无论是在内部斗得你死我活的两党斗争中,或在枪口一致对准“崛起大国”时,都时常可以看到猎巫者张牙舞爪的身影。几年前对华为的赶尽杀绝和目前对TikTok的杀气腾腾,都是明显例子。

美国当然有权维护它自身的安全利益,或为保护本国企业而排斥外国的竞争,它其实可以由政府出面,付诸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但却碍于“民主”和“公义”的门面,不得不由立法和司法部门粉墨登场。然而,那种曝露在世人面前的拙劣手法:有罪推定,未审先判,不给予解释机会,不容辩解,对道听途说的“证据”死咬不放、穷追不舍,在一犬吠影、百犬吠声的“红色恐慌”中集体歇斯底里……不都是猎巫幽灵的重现?如何让人信服?300多年前那些“巫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定罪处死的,但这是什么时代了!

美国人若只是在本国“猎巫”也就算了,最令人担心的是将之“全球化”,拉帮结派或以威迫利诱手段逼其他国家参与,在莫名的恐慌中集体起哄,在国际上捕风捉影,制造无中生有的罪证,乱扣帽子,而且还行使它独步天下的“长臂管辖”(Long-arm jurisdiction),将猎巫司法权伸展到国外。

塞勒姆猎巫案不过造成20多人冤死,正在上演的国际政治猎巫行动若继续如火如荼,上纲上线,造成全球经济严重脱钩失序,或引起世界动乱甚至战乱,将会危害多少无辜人命,损害多少宝贵财产,造成什么可怕的后果?

作者是《联合早报》前总编辑

赞一下
(3)
50%
赞一下
(3)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