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释永信少林风波路】②永信“双赢”晋位方丈

时间:2017-02-05 18: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即时新闻

登封市一位退休官员说的直白,当时之所以支持年仅34岁的永信当家、升座,就是因为他“顺应政府的政策,主动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这些政策和工作,既包括国家的宗教政策,也包括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 2015年3月21日,少林寺万人抄经大会,释永信手持少林转轮大藏经。财新记者陈亮

  (特约记者郭清媛)的长相,在公众视野里并不陌生。他照片上的形象太有代表性了:个子不高但胖,腰是全身最宽的地方,面庞丰润且泛红光,耳垂很长——除了最后一点,每一个特征都不像得道高僧,反而是“酒肉和尚”的写照。

  真正走近五米之内见到真人,52岁的释永信又是另一个模样。肉乎乎的脸上有些粗糙,眼角的皱纹也很明显,一笑皱纹更深。他的嘴唇颜色发白,很干,起皮,嘴角还有干纹。从西医上讲,这是缺乏维生素和缺水的结果。

  但释永信一直在喝水。2015年9月3日下午,财新记者第一次面对面专访释永信,距离8月14日为天津港爆炸案举行祈福法会不过半个多月,他嘴唇上的干裂更多了,虽然身边的侍者会随时端着他那个紫砂壶茶杯。他眼睛里满是红血丝,脸上的皮肤更加干燥。一见生人,未开口时会先咧嘴笑迎,这一笑,双目下弯、嘴角上扬,皱纹更加深刻。这就是一张老头的脸,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穿僧衣的胖老头。

  采访头一天深夜,释永信才从郑州接受完一次调查返回少林寺。凌晨4点半起来做法,上午主持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法会,还要迎接来往客人。中午时,他给在藏经阁(也就是少林寺图书馆)翻阅材料的记者打电话说,要睡两个小时再起来聊。

  释永信说话浅白通俗,不打禅语,带着很浓重的安徽阜阳口音,f和h不分。比如介绍身边的“护法”弟子,他会把“hufa”念成“fuhua”。遇到咬字困难的发音时,他总要多重复几遍,希望记者别听岔了。

  面对居士和客人,释永信态度随和,憨态可掬。他滔滔不绝,不乏幽默,没人打断能一直讲下去。但是总有事情来打断他。释永信僧袍里的白色内衣领子都洗得发黄起卷了,但他又总是在侍者和护法弟子的环绕簇拥之中。即使在财新记者专访之时,也有徒弟紧张的在一旁盯着,生怕记者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他对徒弟显然是严厉的,经过低头合十的少林僧众时面无表情,除了下发指令,不多说半句话。“方丈治寺,没有威严谁听他的。”一位多年追随释永信的居士说,“若无雷霆手段,少林寺如何名满全球?”

  这是释永信自1999年升座少林寺方丈后多年形成的上位之威,当然,无边的烦恼也自那时始终伴随。而且过去的历史证明,释永信希望带领少林走的那条“光大之路”,这雷霆手段和名满全球之声誉,恰恰是烦恼毁谤之源。

  1999年的8月,释永信一样忙碌。当年8月14日,他赴深圳拜访了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的深圳弘法寺方丈释本焕;次日,与正在深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会面。

  4天后,1999年8月19日,嵩山少林寺举办释永信的曹洞正宗第三十任方丈升座晋院仪式。上述两位僧俗两界德高望重的老人与释永信一起出现在少林寺。释永信说,这日子是释本焕亲自挑的。升座仪式分8月19日晚的“升丈”与8月20日上午的“晋院”两部分。

  财新记者根据历史资料不完全统计,佛教界有两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30余位诸山长老参加释永信的升座法会,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倪强,代表中国佛教协会送来了时任佛协会长赵朴初的金字贺轴。

  世俗序列中,全国人大、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和河南省约三十名主要官员到会祝贺观礼。国内外宗教界长老居士和政府官员发送的贺信上百条,老舍夫人胡潔青也派人送来了贺词,书有“大悟”二字。

  时任登封市领导在致辞中说道:“作为河南省和登封市旅游发展龙头的少林寺,其方丈升座法会的举办,是省市佛教界的大事。”

  当日,少林寺山门前佛旗飘扬、披花缀红。“升丈”当晚,寺院内的四盏水银灯把法堂照得亮如白昼,释永信在方丈室身披袈裟、手执如意,等待班首、执事前来迎接至法堂升座。释本焕为其展具、送座,释永信在香赞声中登上法王座,三秉拂尘,拈香说法,荣膺少林寺方丈。

  次日上午,仪仗迤逦,释永信由弟子释延鲁撑伞仗护送,从少林寺山门外,踏着红地毯走入山门,依次经过刚修葺一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进入法堂,晋院礼成。

  1981年16岁的释永信头一次踏入少林寺山门时还叫刘应成,彼时少林并没有天王殿与大雄宝殿,这些建筑在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纵火烧毁。“文革”十年刚刚过去,当年的皇家寺院风光早已不再,佛堂破败,香火难继,“20几个僧人,28亩薄地,连口粮都不够吃,早晚两顿玉米糊糊,仅中午一顿馒头,且限每人两个”。

  释永信从门庭破败到入主少林,用了18年。少林寺自古以皇家寺院、禅宗祖庭与功夫圣地闻名,其僧团在组织架构上,从方丈、四大班首、八大执事来划分,传承千年未有明显改动。方丈是寺院最高执事者,为寺内四众服范,经诸山长老和其他丛林住持赞同,得官方同意,经升丈晋院的隆重仪式,才可升座。

  “永信法师方丈升座确是四众拥戴,众望所归。”时任郑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袁留增在讲话中盛赞,释永信从住持寺务以来,兴修建筑、精心管理、遵守政策,扩大对外交往,弘扬少林文化,使少林寺到1999年有中兴的辉煌和享誉海内外的形势,体现出了释永信的才能。

  登封市另一位退休官员说的更为直接,当时之所以支持年仅34岁的永信当家、升座,就是因为他“顺应政府的政策,主动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这些政策和工作,既包括国家的宗教政策,也包括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

  1982年电影《少林寺》公映后,嵩山少林声名远扬,1990年代,年游客数量已在100万以上,少林寺所带动的旅游收入占登封当地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河南省以及登封县(1994年撤县改市)政府,倡导“文化(宗教、武术)搭台、经济唱戏”,在少林寺寺院附近修建少林武术馆,隶属于河南省旅游局,并每年召开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借武术、旅游、文化于一体,形成节日效应,拉动经济增长。

  释永信一直负责其师父释行正1987年发起成立的少林武术队,1989年改称少林武僧团。形式上仿照历史上的少林僧兵,职能转变为“通过表演少林武术,弘扬武术文化和少林禅宗正法”。当年的释永信经常应当地政府要求,率少林武僧团到各地表演。比如少林武僧团刚刚成立的1989年6月,为配合政府招商引资,释永信率武僧团一行24人,到海口市工人影剧院连续进行三场少林功夫演出,引起轰动,这是少林寺武僧团第一次外出演出;当年7月,为帮助黄河游览区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筹委会筹措资金,少林寺武僧团又在河南省体育馆义演三场,筹资数万元。这两场演出,被解读为“释永信向当地政府示好的举动”。

  在释永信看来,当年的举动是因为他认识到,少林寺如果想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山沟,“不然就是死路一条”,因此他与政府之间各取所需,属于“双赢”。

  “我知道处理好寺庙与地方的关系,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释永信说。

  借助少林武僧团,少林寺甚至开始走出国门。先是出访日本,释永信在那里意外获得了少林寺1928年被烧毁前的照片。1993年,释永信又率团赴台表演。“当时出访台湾,政府还有些不放心,不打算为少林寺一行做担保。”释永信说,他向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汇报之后,河南省政府一位副秘书长负责督办,方得以成行。

  这次出访台湾,是两岸佛教界隔绝四十多年之后的首度破冰。少林寺武僧团在台演出数十场,释永信与当地佛教界也交流颇多,获得了国台办和中国佛教协会的认可。演出交流归来,正赶上中国佛教协会换届,释永信当选理事。这个职位既是对释永信本人佛教界地位的肯定,也被释永信理解为其带领少林复兴的一个阶段性胜利。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佛教协会与中国佛教协会都没有他师父时任少林方丈释行正的名字,之后经过其他长老呼吁,才给了一个省佛教协会理事。

  1994年,释永信发“大悲愿”,在禅宗初祖达摩示寂道场空相寺的旧址恢复古佛道场,再造升级。此举在当年被视为少林寺重振宗风的开端,20年之后回看,那也是释永信带领少林寺恢复千年祖庭风貌、进行全国扩张的起步。

  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大典,更是释永信“双赢”战略的一次决定性胜利。时年30岁的释永信牵头举办了气势恢宏的少林寺1500周年庆典,他称这场庆典“进一步确立了少林寺大乘圣地、禅宗祖庭的地位”。

  “我感到办好庆典纪念活动,这是一个最好的契机。从领导的角度讲,支持寺庙搞庆典活动,是对寺庙、宗教的一种尊重;从寺庙本身的角度讲,也是向社会展示的一次机会。”释永信在自传中称,为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自己在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工作很忙的情况下,打听到了他要去北京,并了解到坐哪一趟火车,随即买了同一车次的车票,上火车后找到省委书记的车厢,向他游说筹备1500年大典的事情。释永信汇报了两个小时,列车到北京后,他又买票回了少林寺。

  有了省委书记的支持,释永信的设想事半功倍。庆典举办前夕,登封当地公安、文化、宗教等多个部门派出专门人员组成庆典筹备小组;庆典举办期间,登封市所有酒店不许参加庆典之外的人居住,但依旧容纳不下前来参加的人。

  释永信也积极从政府角度考虑怎么把事情做得漂亮。为使少林寺1500年庆典能够配合当地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的举办,又与当年另一件大事——抗战胜利50周年相衔接,释永信很花了一番心思,最终将庆典时间安排在9月3日——正好在抗战胜利周年纪念日,比当年武术节开幕早两天。释永信在法坛上竖了一个大牌位,表达佛教界在抗战胜利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对世界和平的祈盼。省委书记前来视察时很是认可,称赞“少林寺僧人多爱国爱教,以少林寺独有的形式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这样的布置效果非常好”,时任河南省长也亲自到场参加了庆典。庆典中,少林寺新落成的钟楼响起了太平钟声,这是少林寺古钟沉寂60多年后再一次撞响。

  整个庆典历时五天,邀请国外宾客1000多人,国内宾客10000多人,参与活动的信众和群众达10万多人次,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新闻单位400多名新闻记者前来报道。

  盛典成功举办,释永信不仅奠定了在少林寺接法传人的地位,其政治地位也有了明显提升。1996年12月,“经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认可,河南省宗教局、郑州市民族宗教委员会、登封市委、市政府、市统战部、市宗教局等联合工作组考察和广大僧众推选”,退居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下称少管委)顾问一职数年的释永信再次当选为少管委主任,主持少林寺全面工作;1998年,释永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当年底,他成为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

  一个出家人看重政治地位,这不符合世俗眼中对于得道高僧的定义。但释永信对财新记者的解释是,寺运与国运紧密相联,国运盛衰决定寺运起落。

  “少林寺的历史告诉我们少林僧人一个道理,少林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国家好,你才会好;国家兴旺发达,政通人和,你才能做到稳步发展,实现中兴的可能。因此,国家的需要,也是你必须承担的责任。”释永信说。

  连载共八篇,请继续关注。

  更多报道详见: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