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两大看点

时间:2022-11-29 09:0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香港下个月中旬将举行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由1400多名选举会议成员投票选出36名代表。在当前已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的新时代,今年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还有什么看点吗?

众所周知,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香港在1997年前已有全国人大代表,但由于身份敏感,只能以广东省代表身份参与。直到回归后,香港才有第一届港区人大代表选举,当选的人大代表,开始以香港特区代表团的身份参与全国人大会议。

比较回归前后历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不难看出一个有趣现象:以前香港社会普遍不太重视港区人大代表,也没有太多政界人士参选。但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后,越来越多有志在政坛更上一层楼的政治人物参加港区全国人代选举,希望成为全国人大的一分子。

箇中原因,主要因为中国政府过去数十年提倡法制,全国人大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角色越来越吃重。记得以前有香港商界人士透露,在不少港人眼中,全国政协委员的地位比全国人大代表更高,因为西方国家有所谓的“两院制”,如英国议会的两院“贵族院”和“平民院”。许多人以为“政协委员”就等于上议院议员,出身比人大代表好,所以人大代表备受冷淡。

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全国人大是中国国家权力机关,可以依法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而政协并不行使国家机关的职权。香港政界人士对人大代表的认识逐渐提升后,对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投入程度,也比以前高。

与此同时,近些年中国崛起,国力日益强大,人大代表的政治地位骤然上升。不少香港政治人物皆认为能够加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发声,是很难得的机会,故希望有机会代表香港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讨论和制订。

不知不觉地,今年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已经是香港回归以来的第六届。现任36名港区人大代表之中,最少三分之一因为“七上八下”的不成文规定要退下火线;再加上多名50、60岁者不竞逐连任,以致本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很有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事实上,有关选举本周三(11月30日)才截止报名,但不少政界一线人士如工联会会长吴秋北、立法会议员马逢国,以及自由党副主席陈晓峰等现任港区人大代表,日前已先后表态会角逐连任。至于运输及房屋局前局长陈帆、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及九龙社团联会理事长徐莉等人,也陆续领取了报名表格准备参选。

当然,中国的全国人大选举属于国家事务,有志者若要得到足够的提名和参选,必须先获得“西环”认可,才可以“入闸”。

而“入闸”只是第一步。由于有资格投票选出人大代表的1400多名选举会议成员多是建制派人士,官方往往会在投票最后阶段流出一份“祝福”名单。获“点名”的候选人十之七八可以当选。没有被“祝福”的候选人要能角逐少数余下的名额。这个做法已沿用多年。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只有36个名额,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今年有意参选人大代表的人士都表现得相当积极,除了向选民寄发个人资料,有些人更以联络为名约饭局相聚。有选委也坦言,近日接电话接到手软。

在以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大致可划分成四类不同人士:商界的重要代表人物、政界知名人士、各专业界成功人士、各社团主要负责人。记得早些年,前港区人大代表吴康民曾在报章撰文批评不少人都是“尸位素餐”,有人“兼职多多”,质疑他们如何能代表港人发声。

今年看来,上述特色仍然存在,如有不少年轻“建制二代”都有意“接棒”参选。但相比之下,本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对候选人的政治忠诚要求更高了。这是今年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第二个看点。

这个变化其实也不难理解。近年中美关系陷入低点,香港成为两国博弈最前沿地方之一。紧张的国际政治大气候,令本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当选人更需要得到中央高度信任,传承坚定爱国爱港的传统。

但在另一边厢,由于西方的围堵,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除了要继续推动香港更紧密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外,未来恐怕也要更加积极配合、支持中国加强对外交流联系,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现在做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委实越来越不容易!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