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乌克兰危机 朔尔茨沉默不是金

时间:2022-02-13 07: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国际特稿:德国与盟友不同调引批评 乌克兰危机朔尔茨沉默不是金

国际特稿

乌克兰和俄罗斯边界战云密布之际,向来被视为欧洲龙头老大的德国却坚持不肯为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并在多番压力下才承诺必要时可通过搁置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来制裁俄罗斯。德国与盟友步调不一致招致批评,总理朔尔茨的沉默寡言和低调严谨作风也对德国的国际形象没有帮助。朔尔茨若要通过首个重大的外交政策考验,还须改善他的沟通方式。

朔尔茨去年12月8日就任德国总理,当时他可能以为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带领德国走出冠病疫情。不料,俄罗斯和乌克兰边境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把这位竞选时主打国内议程的新总理,早早地推向国际舞台的中央。

去年9月选举期间,朔尔茨将自己描绘成前总理默克尔的自然接班人,强调自己将延续默克尔在国内外政治上一贯稳定、专注的态度,甚至摆出了默克尔标志性的双手置于腹部前方的菱形手势。

然而,朔尔茨就任总理两个月来应该已经发现,治理国家和领导欧洲不是仅靠仿效默克尔就能达成的。这位社会民主党人如今饱受抨击,被指未能表现出领导力、发出混乱信息,以及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和西方的对峙中,对莫斯科采取过于温和的立场。

在乌克兰危机中,国际社会对朔尔茨政府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不愿意为乌克兰提供武器,也不肯放弃北溪二号天气然管道。这两个立场并不新,默克尔在位时也坚守这两项政策,但为何到了朔尔茨手里,就被视为德国政府立场摇摆不定、不再是可靠盟友?

分析认为,这主要与朔尔茨政府沟通不良,内阁成员各说各话而不是统一发声有关。

拒绝提供武器反送头盔 处理乌克兰危机遭嘲笑

乌克兰危机升级后,西班牙向黑海派出护卫舰;丹麦向立陶宛派出战斗机和在波罗的海东部部署护卫舰;美国下令军队待命。这些都与德国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形成鲜明对比。

朔尔茨在解释德国为何不肯为乌克兰提供武器时说,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行负有历史责任,因此不能向冲突地区输送武器。他指出,不向危机地区提供武器是德国多年来的方针,前总理默克尔时期也持同样立场。这种立场以前是正确的,现在仍然正确。

然而,批评者指出,德国近年来向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出口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军事装备,这些国家被指在也门冲突中侵犯人权。此外,在2014年和2016年,柏林还向叙利亚库尔德族提供步枪和反坦克导弹,以支持他们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

1月下旬,德国政府承诺向乌克兰运送5000个军用头盔,希望借此平息一些批评,结果适得其反,反而使柏林在国际上受到嘲笑。

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市长克里琴科说,德国提供头盔的建议肯定是个笑话,令他无言以对。他还嘲讽道:“接下来德国将提供什么样的支持?枕头?”

乌克兰驻柏林大使梅尔尼克比较婉转,他对德国的“象征性姿态”表示欢迎,但称那并不足够,乌克兰需要武装数十万士兵,而头盔不是最急需的装备。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政客”(Politico)说,德国提供头盔给乌克兰所要传达的信息其实是,德国已经开始改变立场:以前,德国甚至不会提供头盔或背心等防护性军事装备。但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宣称这些头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支持信号”,这让朔尔茨政府成为嘲笑的对象。

柏林一名官员承认:“这是一场灾难。”朔尔茨所属社会民主党的议员、联邦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罗斯说,柏林需要更好地阐明其政策及背后的理由。

联盟政府各有坚持 谈判数周才达协议

朔尔茨无法对乌克兰问题表达明确立场也与国内政治有关。

德国新政府由三个政党组成,是现代德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三党联盟。所谓人多嘴杂,三党在各种问题上各有坚持,要达成协议并不容易。

在此次危机中,朔尔茨的中左翼社会民主党倾向于与俄罗斯进行谈判以缓和紧张关系。但是,外长贝尔伯克的绿党和财长林德纳所属的自由民主党却赞成采取更强硬立场。

社民党内部的分歧尤为严重,秘书长库内特和该党议会小组负责人穆策尼奇等领袖都强烈反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包括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在内的几名领袖也强烈反对将具争议的北溪二号管道纳入对俄罗斯的潜在制裁名单中。

社民党内部争吵了几个星期,才在1月底公开表明他们将遵守默克尔去年和美国总统拜登达成的协议,即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溪二号将成为制裁对象。

尽管如此,朔尔茨在公开场合仍然避免提到准备搁置北溪二号管道计划。这条长1200公里的输气管,从俄罗斯西部经波罗的海海底直通德国东北部。如果投入使用,将使俄罗斯每年输往德国的天然气翻倍,达到1100亿立方米。管道去年9月铺设完成,但至今未获得德国方面审批通过。

北溪二号课题上

与美国唱反调?

对于朔尔茨的含糊其辞,美国近来不断施压,要德国明确表态,这令人不禁怀疑这两个大国之间是否出现了分歧。

美国总统拜登2月7日在白宫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后否认美德出现分歧,还说“德国完全可靠……我对德国毫不怀疑”。拜登也在联合记者会上宣布,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就不会再有北溪二号,我们会终结它”。鉴于该项目由德国控制,记者问拜登要如何做到,拜登答道:“我向你保证,我们将能够做到。”

相较于拜登的斩钉截铁,朔尔茨继续含糊以对。他在记者会上表明德国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与美国的立场一致。但当记者要求他针对北溪二号置评时,朔尔茨没有直接点名该管道的名字,也不肯证实他将废弃这条管道。这使人纳闷,他与拜登真的“立场一致”吗?

不过,朔尔茨当晚在德国大使馆与美国多名参议员共进晚餐时就清楚地阐明了德国的立场。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告诉记者,朔尔茨向他们明确保证,一旦俄罗斯侵犯乌克兰,北溪二号就不会启用。

对于朔尔茨为何在公开场合含糊其辞、私下却立场明确,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最资深共和党人里施说,朔尔茨称那是为了保持对克里姆林宫采取行动的“战略模糊”。里施说,在相互重要的课题上,美国也会这么做。他表示,相信美国和德国对于北溪二号的立场是一致的。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斯坦米勒接受“政客”新闻网站访问时说,朔尔茨不愿公开明确立场也与国内的担忧有关。

她指出,如果朔尔茨宣布将废弃北溪二号,建造和拥有该管道的财团将提起诉讼以寻求损失赔偿。德国法院以前曾认真对待过此类问题,即前总理默克尔在2011年福岛核灾难后取消核电项目时。因此,朔尔茨应该是想要避免陷入一场混乱且备受瞩目的法律纷争中。

斯坦米勒说,另一个可能困扰朔尔茨的问题是他相对较弱的政治地位。他领导的社会民主党在去年9月的联邦选举中仅获得25.7%的支持票;组建政府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朔尔茨在投票结束三个月后才上台执政。因此,公开宣布将搁置北溪二号可能会招致政治反弹并威胁到他的领导地位。

德国不愿意为乌克兰提供武器以及迟迟不肯对搁置北溪二号表态会否影响它与盟友的关系?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黄奕鹏通过电邮回答《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迄今为止,德国的行动和反应与其在1945年后作为“柔性强权”的主要外交政策姿态一致。即使在冷战期间,德国还是一个分裂的国家时,德国也总是小心翼翼地通过东方政策(Ostpolitilk,即西德与苏联接触而不是孤立苏联的务实政策)与苏联接触。因此,西欧三巨头之间的角色划分也就不足为奇了:英国与美国合作凸出俄罗斯的好战并威胁进行严厉报复;法国居中斡旋;德国则敦促各方谨慎行事,但几乎排除了军事选项。

至于朔尔茨在此次危机中的表现,黄奕鹏认为,朔尔茨似乎让法国总统马克龙代表欧盟扮演资深欧洲政治家的角色。他指出,朔尔茨其实一直在与马克龙密切协调,以找到解决危机的外交、非军事解决方案,只是马克龙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欧美担心俄影响力扩大

北溪二号兴建以来争议不断

北溪(Nord Stream)天然气管道项目包含一号和二号两条平行管道。当中,一号管道2011年开通,而二号从2015年宣布将兴建以来就争议不断,主要是美国、英国、乌克兰和多个欧盟国家担心该项目会导致俄罗斯对欧洲拥有更大影响力。

在北溪管道建成之前,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要通过欧洲其他国家,包括东欧的白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北溪管道建成后,俄罗斯可绕过东欧国家,直接向德国出口天然气。

美国等国担心,北溪二号启用将进一步改变欧洲在能源方面的力量平衡。目前,俄罗斯需要乌克兰,因为它出售给欧洲的大量天然气通过乌克兰输往欧洲大陆其他地区。

北溪二号若启用,连同一号管道,将把俄罗斯向德国输出的天然气年出口量提高到1100亿立方米,大约是其每年向欧洲出口的一半。

北溪管道的运营商是俄罗斯国营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欧洲三分之一以上的天然气供应来自该公司。

北溪二号去年9月铺设完成,但德国能源监管官方最早可能要到今年下半年才会为这条管道提供认证,然后它才可以开始“输气”。

对于美国要如何让北溪二号“断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制裁是一个潜在手段。美国在2017年、2019年和2020年就通过制裁针对该管道。2021年1月,特朗普政府甚至对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用来建造北溪二号的铺管驳船实施制裁。

尽管如此,该管道已经铺设完成,引发了关于额外制裁能否有效阻止其上线的问题。

德媒批朔尔茨“几乎令人看不见”

朔尔茨向来行事低调,如今马克龙的高调斡旋,导致他的低调更显突兀,推特上甚至出现了“朔尔茨在哪儿”的标签。

朔尔茨的前任、去年12月卸任的默克尔以为人低调,默默干实事闻名。朔尔茨看来是想仿效,但效果不彰。

德国《明镜周刊》说,默克尔并不以在媒体上频频曝光或激动人心的演讲而闻名,但朔尔茨“似乎想在失踪的艺术上超越她”。该周刊指责朔尔茨“几乎令人看不见、听不到”。

德国政治学家穆恩希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朔尔茨说话和交流的方式似乎不恰当。他很少被听到和看到,而且说话时经常绕圈子,而不是按照当前媒体世界的要求,以清晰明确的方式表达。”

尽管朔尔茨习惯在新闻发布会上感谢记者提出的问题,但他经常避免直接回答。穆恩希说,朔尔茨可能试图在“每个人都在谈论和评论一切”的媒体环境中营造“专业和严肃”的印象。但如果效果不佳,他在竞选期间巧妙经营的“能干”形象可能不保。

德国政治学家冯也克告诉法新社:“在大流行或国际危机中,告诉人们‘你可以依靠我,我经验丰富,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不够的。”他认为,朔尔茨的沟通方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