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能源危机左右减碳步伐

时间:2021-10-24 07: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国际特稿:能源危机左右减碳步伐

国际特稿

全球能源需求激增,煤炭、天然气、石油均出现严重供不应求形势。这场波及亚洲和欧洲的能源危机除了导致电力短缺,价格飙升,引发的骨牌效应还掀起一场不可避免的供应链危机。化石燃料需求在可再生能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额外强劲。在这同时,联合国将于本月31日举行第26届气候变化大会(COP26),力求让近200个国家更新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各国首脑将在大会上就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和行动等全球话题展开讨论,但要与会各国能够大幅减排,加快迈向净零排放的步伐,估计将是一项艰巨任务。

誉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是印度的主要科技与信息中心。冠病迫使不少上班族和学生居家办公和学习,但近几周缺煤而引发的大规模断电令他们感到百般无奈。

住在班加罗尔北部的维韦卡南达说:“过去几天每天都停电超过五六个小时。虽然我家有后备电源,但只够用几小时。之后,我的电脑和无线路由器就会断电,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印度经济目前正从第二波冠病疫情的衰退中逐渐复苏,但发电量却跟不上经济发展和工业电力需求猛增的步伐。

国际煤炭价格疯涨导致印度许多靠进口煤发电的发电厂成本水涨船高。他们不得不减少进口,转而向国内的国营企业买煤炭发电。

然而,负责生产煤炭的国营企业印度煤矿虽然有意增产满足国内需求,但近几个月季候风雨袭击当地煤矿,产量也因此骤减,发电厂的供应困境依然无法完全化解。

除了印度,中国多省自今年7月下旬也因为煤炭供应吃紧,陆续出现限电断电的情况。中国这几个月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煤炭供应,包括增加煤炭进口、加大当地煤矿的开采工作、动用储备资源。

欧洲天然气短缺电价飙升

亚洲暴发煤荒的同时,另一场能源危机正席卷整个欧洲。

受冠病大流行后经济复苏、极端天气、供应链中断以及地区和全球库存不足影响,欧洲消费者近几个月对天然气的需求激增。供给失衡的局面使能源价格一路飙升。

法国的天然气价格自5月以来呈直线上升趋势,10月的价格环比上涨超过10%。德国数十家天然气供应商也在秋季提高了价格,平均涨幅超过10%。

被视为欧洲基准的荷兰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天然气价格也从今年1月初的每兆瓦时16欧元(约25新元)上涨到9月中旬的75欧元(约117新元),一年内上涨3.6倍。

在英国,继9月下旬各大城市加油站宣告燃油售罄后,当地的天然气供应也面临难题。英国85%家庭都使用天然气取暖,如今库存告急无疑拉高家庭能源支出。

电力和天然气市场的空前波动对英国能源供应商造成直接冲击,飙升价格挤压利润,迫使多家供应商被迫停业。自今年8月,英国已有八家能源供应商结束营业。

天然气价格飙涨波及全球,新加坡也开始感觉到能源危机的影响和电费猛涨的压力。本地有至少三家电力零售商在过去两周相继退场。

能源短缺影响电力价格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这场危机已掀起不可避免的骨牌效应,影响制造业和大宗商品出口,使全球供应链出现危机。

中国是全球主要精炼金属最大供应国,占世界商品需求至少三分之一。为缓解电力需求,中国一些锌和铝冶炼厂已被迫减产,其价格已飙升至逾10年最高水平。

铝是人们生活中较广泛使用的金属之一,而产出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在全球能源危机中,铝产量大大减少无疑对制造业、食品业等多个领域造成空前冲击。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大宗商品研究董事经理哈米尔顿说,电力供应紧张导致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铝供应连续削减”。他估计限产措施导致年产量减少多达300万公吨。

中国限电也使多领域制造业工厂停工减产。交货期延长,加上原本已经面临运输线拥堵的航运业,今年年末假日的中国出口服装、玩具、电子科技产品等的交付料将进一步推迟。

工厂减产也导致原已吃紧的芯片供应持续短缺。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已表示,将今年的iPhone13手机生产目标削减多达1000万台。

随着秋收季节的到来,能源短缺也使身为全球最大农业生产国的中国收获更具挑战。食材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也引发人们对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担忧。

化肥厂停产影响二氧化碳产量 欧洲食品供应受威胁

在欧洲,天然气供应短缺的连锁反应也间接威胁到当地食品供应。其中,扰乱供应链的最大元素既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生产化肥的副产品,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化肥制造商不堪重负陷入停产,二氧化碳供应量也相应减少。二氧化碳用于数百种食品产品,包括制造气泡饮料、包装肉类等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为食物保鲜、击晕待宰动物等。

二氧化碳短缺对英国食品业造成巨大的供应问题。大型肉类供应商表示,不得不优先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超市送货公司则透露,短缺也使某些冷冻食品只有“有限的库存”。

去年在欧洲销售近15亿美元工业气体的日本瓦斯表示,英国的二氧化碳短缺正蔓延至欧洲。该公司估计,其在整个地区的供应量已经下降了50%。

绿色能源暂无法取代燃煤发电

近10年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已逐渐成为全球多个国家的共识,近几年已倾向“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但是,现今的能源危机体现了能源转型所面对的残酷事实:虽然全球对化石燃料的投资下降,但绿色能源还来不及填补燃煤发电的缺口。

英国是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的先行者,在环境政策制定上走在世界前列。2008年,英国正式颁布《气候变化法》,成为世界上首个以法律形式尝试实现中长期减排目标的国家。

英国承诺在2024年10月前淘汰燃煤发电,不过,在面对风力短缺和天然气价格飙升的双重打击下,英国被迫与减碳目标背道而驰,重启原已处于备用状态的燃煤电厂,大幅增加煤炭发电量解决电力短缺问题。

除了英国,极端天气引发的干旱也导致美国、巴西、中国等国的多个地区出现水库干涸,水力发电大幅下跌的局面。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水力发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近15.8%,风力发电占5.5%,而当清洁能源受到极端天气影响时,各国不得不在能源转型蓝图上逆道而行,通过传统化石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的缺口。

美国今年的燃煤发电量预计将同比大幅增长22%,为近七年来首次出现年度增长。国际能源署预计,全球的燃煤发电量在2020年下降4.6%后,将在2021年将增加近5%,超过冠病大流行前水平;2022年则再增加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COP26的重点任务是推动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2030年前加大减排力度和速度做出承诺。

但是,能源危机正像冠病那样快速蔓延全球,扰乱全球市场,在COP26大会召开之际,全球领导人必须在能源市场面临一场“完美风暴”的同时,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继续积极减排应对气候变化。

能源消耗对全球经济发展和各国民生保障水平密切相关,供应的稳定性是重中之重。面对当前危机,各国可以选择增加化石能源的依赖,或者加大力度进行清洁能源转型。

富裕国家一般认为,能源紧缺更加凸显清洁能源的重要。然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放慢减碳的步伐,担心电力、天然气和运输燃料的高价将阻碍疫情后的经济复苏。

华盛顿能源市场和政策咨询公司Rapidan能源集团分析主管伯曼说,这次大会将会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定义优先事项的一场决斗。“一些国家将以能源紧缺和价格上涨为由寻求加快转型,而其他则认为目前局势是放缓的理由。”

尽管如此,有专家认为,各国领导人在气候大会上会选择更艰难,但更有价值的道路。

英国独立气候智库Ember欧洲项目主任摩尔说:“能源危机凸显了对化石燃料依赖的极端影响。在我看来,这可能足以推动一些持观望态度的国家采取实际行动,加倍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的努力。”

低碳转型须富国兑现承诺

在绿色能源转型的道路上,金钱无疑是各国在作出任何决定的最大考量。尽管发达国家同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的援助,帮助后者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但这些承诺迟迟没有完全兑现。

美国和欧洲近几年积极推动采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淘汰燃煤发电,减排努力持续取得成果。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数10亿人摆脱贫困,这些国家的排放量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急剧上升。

冠病导致全球贸易与经济活动骤减,发展中国家受打击尤其严重。面对资金短缺的同时,这些国家的自身发展和民生保障或已受到冲击,几乎没有能力做大规模的低碳投资。

气候科学家说,唯一扭转局面的办法,就是通过持续资金援助,使这些经济体成功转向低碳道路。

发达国家认为,让他们承担如此大的数额不切实际,特别是在中国等中等收入国家免于提供资金的情况下。

国际能源署:清洁能源投资 须增长至每年3.4万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谈判代表则说,这些钱不是经济援助。相反,他们指责美国和其他富国近两个世纪无节制地燃烧化石燃料,并把自工业时代以来地球变暖的矛头指向这些国家。

为满足全球能源需求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愿望,国际能源署预计清洁能源的投资须从今年约1.1万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前的每年3.4万亿美元。

西方官员说,尽管他们已开始为2025年之后的融资计划进行谈判,但这笔钱预计仍严重超额,仅靠富国的政府预算无法支付。他们正指望私人投资者承担大部分的费用。

在气候大会倒数两周前,英国首相约翰逊在一场投资峰会上宣布了18项价值97亿英镑(约180亿新元)的新能源投资交易。

另外,英国政府也与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旗下的“突破能源催化剂”就一个规模为4亿英镑的绿色技术发展计划进行合作。

G20无法对基本问题达成协议

但是,单靠一个国家的努力是不足够的。在COP26前夕的一场预备会议中,代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二十国集团(G20)无法对包括减碳补贴、实现净零排放等基本问题达成一致协议。

除了G20内部出现分歧,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不出席COP26也为气候大会增加不确定性。分析指出,习近平缺席可被视为中国回避制定新气候目标的前奏。

尽管中国已承诺停止在海外建设燃煤发电厂,并对可再生能源投入巨额投资,但该国在面临能源短缺时转向污染性化石燃料,加大煤炭开采,此举难免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定下基调,使COP26达成协议的希望变得更渺茫。

赞一下
(2)
66.7%
赞一下
(1)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