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朝鲜不点名批中国 北京莫睬它(3)

时间:2017-02-24 23: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视野
【中国首肯的削减六成决议】 2016年1月8日(金正恩生日),朝鲜第四次核试验;9月9日(朝鲜国庆节),朝鲜第五次核试验。 一年两炸,接近实用化,中国和美国都不能等闲视之了。 11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经中美协

【中国首肯的削减六成决议】

2016年1月8日(金正恩生日),朝鲜第四次核试验;9月9日(朝鲜国庆节),朝鲜第五次核试验。

一年两炸,接近实用化,中国和美国都不能等闲视之了。

11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经中美协商后都予以认可的第2321号决议,对朝追加制裁。决议要求设定朝鲜煤炭出口上限为每年不超过4.009亿美元或750万吨。

这是朝鲜核试验10年来,第一次对朝鲜的出口和资金来源设下硬红线,也因此被称为第一份实质性的制裁决议。

也就是说,根据这一限定,朝鲜每年从煤炭出口上最多能拿到4亿美元,比近些年减少60%以上。扣除基本的进口所需和层层环节成本盘剥,能用于发展核与导弹的资金将大幅减少。

朝鲜在西部南浦港的煤运码头,这是对华出口无烟煤的主要港口

“煤炭出口限制”可谓是预期效果最大的制裁。可以达到使朝鲜一年的外汇收入锐减7亿美元的效果。

此外,再加上彻底禁运的铜、镍、锌、银矿,合起来就又1亿多近2亿美元的出口削减,合计近9亿美元。

当然,有人会质疑,这么搞,不是连累了中国的钢铁和发电企业了么?

谈不上。

前面说了朝鲜煤炭出口的三个“绝大多数”,但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的无烟煤,绝大多数还都是自产的。

中国的无烟煤探明储量为1342亿吨,2016年自产3.53亿吨,进口2645万吨,向朝鲜进口的份额仅占消耗总量的6%。因此所能获得的价格优惠也仅占总价的1%左右。还远不如日常的微小价格波动影响大。

而朝鲜2000多万吨无烟煤退出后的所谓空缺需求,中国各大煤矿立刻就能填补上来。事实上,这本来都是因为去产能改革和需求不旺而刻意压低的。

像2015年中国无烟煤产量就有4.2亿吨,2016年减产7000万吨。需求旺盛,是好事,对全国而言,也都是电厂钢厂与煤矿左手倒右手的事情。

【真的是今年配额已满?】

那么,在已经有了去年底的联合国第2321号决议的情况下,两个月过去,商务部海关总署第12号公告的真实意义又在哪里呢?

仔细的看一下,按照2321号决议,给朝鲜留下了4亿美元的出口空间。

而根据这几年朝鲜的出口规模,如果采购量没有大变动的话,用完吨位限额的时间,应该是在四月到五月。即使考虑到现在煤价上涨,金额达到4亿美元的时点,也是在三月底。

有媒体猜测,是不是今年的朝鲜煤炭出口迅猛,很快就用完了2321号决议允许的配额?因此中国的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发出限制?

必须要说,最权威的统计数字自然是海关统计数据,但即使1月份的海关统计也要2天后才公布,现在还不知详情。

但笔者相信,进入2017年来的这短短一个半月,朝鲜对华煤炭出口不可能立刻用光了700万吨。

笔者判断的依据是,如果达到这一量级,相当于月出口量达470万吨。

而近年朝鲜月对华出口都保持在平均200万吨级的规模,单月历史最高值是去年8月的246.5万吨。这个量级已经是朝鲜尽力对华出口的结果,不可能短时间迅猛爆发近一倍以上。

而且又恰逢春节淡季期间,如果朝鲜煤炭出口量突然猛涨一倍以上,必然丹东桥头川流不息,各大港卸货不停,而已经市场化的煤炭价格指数立刻就会有反应,一向嗅觉灵敏的韩国媒体也会及时报道,但是,这都没有。

因此,笔者估测,到第12号公告发布之时(2月18日),朝鲜出口的无烟煤也就大约300万吨,赚到了2亿美元,配额最多用了一半。

【中国加码的制裁,意味着什么】

那么,在联合国决议允许的配额还远未到顶的时刻,作为事实上唯一的买家,中国自行发出了加码了的进口禁令第12号公告。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中国对朝鲜贸易制裁之严厉,影响之重,超乎所有外人的想象。

长期以来,中国进口朝鲜矿产资源,实际上一直作为对朝鲜有限人道援助的手段,以此方式给予朝鲜少量外汇,保障其最低的政权稳定性。

所以中国无论是停止进口还是开放进口,是有着严格的判断指标的,绝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

这下来看,去年11月,中国从救济朝鲜民生的角度考虑,手下留情,留下了4亿美元的煤炭空间。

而到今年2月,在实际出口预估大约只有2亿美元的时候就即刻叫停。显然是因为形势和判断又发生了新变化。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宣布暂停进口朝鲜煤炭前6天,朝鲜再次试射弹道导弹,而且是新型的固体燃料、履带车辆机动发射中程弹道导弹,炫耀武力。

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宣布暂停进口朝鲜煤炭前5天,金正男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大厅被雇凶暗杀。背后是谁所为,明眼人都知道。

有的媒体和学者坚信,第12号公告与后一个事件绝对无关,与前一个事件有没有关联,也很难说。

笔者要说,一项决策的背后,自然会有诸多因素的混合助推、总体局势的综合考量吧,绝对无关,话绝对了点吧?

顶一下
(7)
63.6%
踩一下
(4)
36.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