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PPI上扬13.5% 创26年来最大涨幅

时间:2021-11-11 07: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10月份PPI上扬13.5% 创26年来最大涨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升1.5%

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通胀数据,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创26年来最大涨幅,同比上涨13.5%;受蔬菜价格飙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回升1.5%,为去年9月以来最高位。

受访学者认为,受猪肉价格触底回升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传导,后续CPI涨幅会缓慢抬升;但由于需求依然疲弱,整体经济不振,物价很难全面上涨。

10月份,中国北方暴风雪造成蔬菜减产而价格飙升,一度出现“菜比肉贵”。不仅蔬菜、瓜子,调料等食品也纷纷上调价格。

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7%,其中食品价格由9月下降0.7%转为上涨1.7%;CPI同比上升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中的猪肉价格下降44.0%。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受访时表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过快,主要受非食品价格影响,包括受上游传导影响较大的交通通信以及居住类。

对于后续CPI走势,他说,目前猪肉价格已触底反弹,而蔬菜价格影响会减弱,CPI将因猪价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传导而继续抬升。

CPI接下来料温和上涨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持续居高不下,主要经济体物价指数接连创新高。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显示,10月全球食品价格攀升至自2011年7月以来最高点。中国一些食品企业也纷纷提价,一些民众担心物价会全面上涨。

王军表示,接下来CPI会温和上涨,但CPI主要受需求拉动,受供给影响相对较小,而“面对疲弱的需求,整个经济的不振,很难全面涨价”。

中国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董莉娟昨天解读10月CPI上涨时称,主要受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

她也对10月PPI涨幅扩大,解读为主要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

王军认为,10月中国PPI加速上涨主要源于供给冲击;其中外围因素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原油价格上升至七年来高位;国内因素则是煤炭等原材料供应偏紧,供需错位严重。

他认为,如果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中国国内产业政策不能顺利调整,结构性通胀局面仍将维持一到两个季度。

对于中国官方会否采取货币从紧政策管控通胀,王军认为“不现实”。

他解释说,一方面存在结构性通胀,另一方面面临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稳增长压力加大,大量的中下游中小企业压力加大,需要放松政策。

他说:“既要刺激经济稳增长,又要考虑到过度刺激、过度放松,不仅会造成物价上涨,还有资产价格的上涨,这是个两难的问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2)
10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