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者对“外宣内宣化”感担忧

时间:2021-07-15 07: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北京学者对“外宣内宣化”感担忧 警惕“讲好中国故事”被互联网情绪裹挟

学者指出,中国正形成一个奇怪的“外宣内宣化”现象。这个现象造成了宣传对象混乱,例如中国外交官的发言,或是专家、学者讲的中国故事,很难区分到底是说给国外受众听,还是说给国内受众听。这就出现投了很多钱去办对外宣传,但最后只在国内产生效果。

中国官方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之际,北京学者对“外宣内宣化”趋势提出担忧,警惕“讲好中国故事”的努力可能被互联网民粹情绪所裹挟。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储殷昨天(7月14日)在该智库举办的“中国新叙事”研讨会上指出,随着民族自信心提升和宣传方式改变,中国正形成一个奇怪的“外宣内宣化”现象。这个现象造成了宣传对象混乱,例如中国外交官的发言,或是专家、学者讲的中国故事,很难区分到底是说给国外受众听,还是说给国内受众听。

储殷也是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他指出,对内和对外应有两套不同的叙事技术标准;但外宣内宣化后,两套标准变成了一套标准,出现“用内宣标准要求外宣,或在外宣传播过程中,内宣的技术标准成为主打力量”的情况。他说:“这就出现投了很多钱去办对外宣传,但对外宣传最后只在国内产生积极效果。”

此外,储殷认为,中国“外宣内宣化”的趋势与互联网、自媒体发展相结合,更形成了外宣民粹化趋势,而一些专家、外交人员为迎合这些情绪降低专业标准,“讲好中国故事”最终会被国内互联网的情绪所裹挟。

中国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国家近年来关系恶化,在贸易、科技、媒体、香港与新疆人权、冠病溯源等问题上矛盾不断加深。中国外交官以强烈的措辞回击外界指责,捍卫中国的立场,但咄咄逼人的姿态也被贴上“战狼外交”的标签。“战狼外交”在中国国内得到民众广泛支持,却对中国在海外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中共政治局5月31日举行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主题的集体学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提出,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次集体学习引发国际舆论关注,被解读为中国希望扭转“战狼”形象。

储殷认为,中国并非不能采取斗争的姿态,但真正需要去说服的不是战斗的对象,而是第三方,就如一场激烈的辩论比赛,从来都不是要驳倒对手,而是要通过辩论向听众、评委展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他说,任何唇枪舌剑的战斗环境中,能够争取到的第三方非常少,而“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吃相和姿态是非常重要的”。

“压制真正交流和沟通”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研究员寿慧生在同一场研讨会上,也对当前中国的大外宣策略提出质疑。

他指出,目前大外宣笼罩着中国的对外沟通,但外宣并不等于沟通。他说:“宣传是让别人去听我说什么,但沟通不是一定要说服别人,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寿慧生认为,大外宣导致的是把自身的意愿、委屈强加给别人,这种思维模式下难以实现真正的共情和真正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他说:“这是一个体制的问题,大外宣导致了一种行政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把外宣内宣化,实际上压制了真正的交流和沟通。”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赞一下
(187)
58.3%
赞一下
(134)
41.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