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真: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岌岌可危吗?

时间:2021-12-03 08: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国际分析”

作者:郑真

 

从12月1日起,欧盟、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列支敦士登等32国停止对中国实行贸易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中国输往上述32个国家的商品已不再享受这些国家的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

普惠制是发达国家(予惠国)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受惠国)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的一种单向的优惠关税待遇制度,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加速其国内经济增长。自1978年普惠制实施以来,全球先后有40个国家给予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

但是现在大部分国家陆续取消了给予中国的普惠制关税优惠。除了上述32国,早前欧亚经济联盟(以俄国为首)已经自10月12日起不再给予中国输联盟产品普惠制关税优惠。 2019年4月1日,日本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关税减免名单中剔除,全面终结对华普惠制关税优惠政策。 2020年2月,美国取消中国大陆和香港的WTO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

表面上,取消普惠制会让一些出口企业失去关税优惠,带来一定的压力,背后的关键是这些国家大多都不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再需要给予经济方面的照顾和倾斜。

近年来关于中国到底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1999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不到1000美元(1386新元),因此得以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可是随着经济急速增长,现时人均收入逾1万美元,该否继续受到优惠引发争议。

中国坚持自身的发展中国家定位,美国等国家认为中国需要承担发达国家的责任,尤其是在全球贸易和气候变化领域。此番,几十个国家陆续取消对华普惠制关税,是否会冲击中国的发展中国定位成为华语舆论场普遍关心的问题。

据了解,世界贸易组织没有定义“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或“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也没有设立任何基准来确定其成员国属于哪一类。完全取决于各成员国自行认定属于哪一类。世界贸易组织从官方途径上没有阻止一个国家自我指定为发展中国家的程序。联合国层面,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每三年根据发展政策委员会的建议对“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作一次审查,但是并没有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做出界定的程序。因此可以预见,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定位除了受到欧美质疑并不会动摇。

不过普惠制的实行带有联合国贸发会议倡议的特点,并非强制的多边贸易条件,不具法律约束性。各个国家可以选择实行,也可以不选择。因此,目前的局面是,各国有取消对华普惠制的权力,中国也有继续维持发展中国家定位的权力。

当人们将焦点放在中国身上时,这似乎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面临的争议问题。而如果从更广泛视角看,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中国。这是新兴国家经济体和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秩序上的普遍分歧。

欧亚经济联盟不只是取消了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还取消了包括韩国、土耳其、巴西、阿根廷在内的其他75个国家的最惠国待遇。日本不只将中国从关税减免名单剔除,同期也将泰国、马来西亚、墨西哥、巴西从发展中国家关税减免名单中剔除了。 2020年2月被美国取消优惠待遇的国家和地区中除了中国和中国香港,还有其他巴西、印度、阿根廷及南非等23个经济体。

伴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新兴经济体希望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发达国家认为要堵住漏洞,新兴经济体不能继续占便宜搭便车。

2019年10月特朗普政府曾向世贸组织提出了取消发展中国家地位的四个条件。其方案提出,只要符合(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2)参加二十国集团(G20)、(3)世界银行认定为“高收入国家”、(4)占世界贸易的比例达到0.5%以上之中的任何一条,就应不再享受优惠措施。当时中国、印度、委内瑞拉和南非等国家拒绝了这项提议。

可以预见,未来围绕新兴经济体是否是发展中国家的争议还会继续,围绕全球经济秩序的博弈也不会止步于普惠制与发展中国家定位。

中国要做的是恐怕不只是坚持自身定位,全然不顾国际舆论这么简单。中国仍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过渡,在一些指标上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后,在其他一些指标上如何进一步提升,面临更多挑战。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全球政治问题。一旦身份定位发生变化,是否有资格代表发展中国家的说话,是否会继续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调整,都会面临质疑。中国必然会非常慎重看待自身角色定位问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