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民:马六甲州选与不预可知的马国大选

时间:2021-11-24 09: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王庆民

11月21日,马来西亚马六甲州选举结果揭晓,国阵夺取28个州议席中的21个,希盟则大败,仅得五席,国阵之外的国盟仅得两席(均为土著团结党所得),伊斯兰党全军覆没。

马六甲州是马国颇具代表性的州,其政治格局和政治风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马国整体。这样的州选结果,既是对慕尤丁及其继承者依斯迈沙比里政府一年零九个月执政历程的检验,也可能是不久后举行的全国大选的预示。

去年2月发生“喜来登事件”后,马国政治进入了“后希盟时代”。希盟政府的垮台与慕尤丁国盟政府的上台,可看作是马国保守势力改头换面后的复归。巫统、土团党主流和伊党的联合,其实就是“巫(马来民族主义者)伊(回教保守主义者)联盟”的重建。

马来民族主义和回教保守主义,都是深植马国保守势力内心的价值观,具有极强的号召力。虽然与以回教徒为主的一些邻国及中东国家相比,马国较世俗和多元,但是这种世俗和多元仍然是有限的。回教是马来西亚的官方宗教,“马来人优先”是马国多数国民所坚定追求和捍卫的理念。在这两面大旗掩映下,其余一切民权民生都须退让。

因此,即便以开明民主、干净公平、惩贪保廉为优先诉求和自我标榜的希盟,也无法阻挡巫伊联盟高举种族和宗教大旗的反扑。希盟执政近两年,政绩虽然不算特别优秀,但是的确让马国焕然一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多彩、社会和谐。最起码,比深陷各种贪腐丑闻的国阵政权要好得多。

可是在巫统和伊党联手操弄种族和宗教议题的情况下,民意逐渐对希盟不利。土团党大多数成员“背叛”马哈迪和希盟,转而与巫伊两党联手,种族和宗教因素同样起了主要作用。

因此,成就之前慕尤丁(及背后的巫伊联盟)上台、现政府所恃的,就是马来民族主义和回教保守主义。政绩具体如何,对慕尤丁及依斯迈政府则是次要了。只要政府坚持“马来人优先”和“回教为国本”,以此为基础推行各种内政外交政策,就会得到多数选民的支持。

政绩方面,慕尤丁及依斯迈政府起码是“不差”的。慕尤丁执政近两年,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冠病疫情。在防御冠状病毒方面,慕尤丁政府所作所为,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相比,还是不错的。虽然马国的疫情蔓延很快,病例一直居高不下,可是在全球抗疫都不太成功的大环境里,也就没有多少可指责的了。

慕尤丁政府也比较好地平衡了抗疫与保障经济民生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不让疫情影响正常生活、减少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当然,反对派也可以指出其在冠病大流行中的各种失策,但换成这些反对派也未必做得更好。

当然,执政联盟内部存在很大分歧。执政一年半的慕尤丁政府所属的国盟,核心力量是开除了马哈迪等亲希盟人士之后的土团党,巫统和伊党虽名义上是国盟成员,但不是慕尤丁的亲密盟友。巫统和伊党经常会指责慕尤丁政府的施政,包括攻击慕尤丁本人。

但是,在反对希盟尤其反对华人为主要支持者的民主行动党方面,巫伊两党与慕尤丁及土团党是非常一致的。慕尤丁下台时,选择巫统的依斯迈(而非支持希盟的安华)担任首相,不仅仅是投桃报李,更多是因为双方利益及价值观一致。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巫统为主体的国阵、伊党和土团党是共识远大于分歧,合作远大于对抗的。因此,马六甲州选中,国阵取得大胜也就不奇怪了。即便州选中有不少巫统、伊党、土团党与希盟政党的“三角战”,甚至“四角战”,但支持非希盟一方的选民显然懂得不分散选票让希盟“捡便宜”,在“弃保效应”下,国阵取得大胜,从选前的13席大增至21席,希盟则仅剩五席。

希盟所得五席中四席都是依赖非回教徒或华人票的民行党所得,反过来更说明马来回教徒选票集中流向巫统。主打“多元主义”的偏世俗进步和强调族群平等的人民公正党一席未得,也从反面证实了相同的事实。

马六甲州的政治格局和选民属性比率,与马国整体颇为相似。马六甲州选如此,大选结果如何也不难预料。只要马国大选在一年内进行,我认为结果会与马六甲州选高度相似。当然,伊党肯定不会在大选中全军覆没,相反会在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的国会选区得到不少席位,土团党也不至于沦为配角,东马地方政党也会有所斩获。

但是,大选结果一定会有强烈的民族和宗教分野,不再有2018年大选时那么多国阵、希盟、伊党“三角战”,巫伊联盟及其友党会以明显优势胜出,希盟尤其公正党将大败,民行党则成为席位较多的在野党。

这样的选举结果,也意味着马国的“身份政治”将甚嚣尘上,各方不再以政党政绩选择支持与否,而是根据立场选择可以代表自己身份特殊利益的政治派别。

这当然是不祥之兆,对于一向以族群和谐及倾向世俗社会的马国更是坏的转折,将加剧马国的族群冲突和宗教矛盾。然而,这个客观事实不以希望扭转这一现实的观察者,乃至许多参与者的意志为转移。

作者是《中国战略分析》杂志撰稿人

国际政治研究者,作家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