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原:中美关系史:三点商榷

时间:2021-11-23 08:4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观点碰撞

伟达11月11日发表于《联合早报·言论》的《美国的台湾战略正全面升级》一文,涉及美国同中国大陆以及台湾的交往历史。不过,文章至少有三点值得商榷和研讨,包括美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朝鲜战争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问题。

该文未提民国北京政府(1912年至1928年)与美国的关系,其实至少直系军阀执政时期与美国的关系较为值得关注。关于美国与南京国民政府(以及国民党)的关系,文中写道:“一战后,美国觉得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和政府可以合作。”对此问题,有必要做以下回顾:一战于1918年11月结束,而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年4月成立,两者相距八年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并未立即得到美国承认,也谈不到合作问题。

1928年6月,北伐军占领北京、天津等地后,美国才愿意承认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同年7月,双方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不过,中美就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谈判迟未取得重要进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美国未对中国提供实质援助。不过,1933年的“棉麦借款”,展现了美国与中国积极合作的一面,尽管美国有其特定经济动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但美国并未立即采取积极援助中国的立场。

关于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伟达认为当时中国和美国都出现了误判:“中国认为美国若占领全朝鲜,下一步有威胁入侵中国的企图……”此处不谈美国是否“误判”的问题,重点分析中国是否“误判”。大陆政府高层领导人当时并非已确信,美国在完全占领朝鲜后会立即进攻中国,他们做出派兵朝鲜的重大决定,应该也不是建立在类似判断基础上。

那时他们认为,美国完全占领朝鲜后,对中国的威胁会更大:除从台湾方向威胁中国东南沿海外(也应加上从越南方向的威胁),还可从朝鲜方向威胁中国东北(当时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这会导致整个东北边防军被“吸住”。大陆政府高层领导人还认为,如果中美之间战争难以避免,选择朝鲜半岛作为战场,比中国东南沿海成为战场对己方更有利。

中国在决定是否出兵朝鲜的时候,还会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角度考虑问题。这就涉及苏联的态度问题,斯大林当时明确提出中国应向朝鲜派兵;而执政不久的大陆政府也须以出兵朝鲜同美国交战,来取信于斯大林与苏共。

依据《彭德怀自述》所载,彭德怀(后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1950年10月4日夜,还想到“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威力也要出兵”。这样,中国决定出兵朝鲜,体现了所谓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

至于中美建交,尤其是美国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原因,伟达写道:“直到1979年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美国朝野和文化才眼前为之赫然一亮……美国当时为如此美妙的前景兴奋莫名,竟毅然将台湾搁置一旁,并立即与中国大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按照他的说法,美国愿意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是因为被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所吸引。

然而历史事实是,1978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公布,早于大陆政府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后者在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举行。一般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这样看来,美国决定和中国建交,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美妙前景”之间的关系应该可以忽略。依据布热津斯基等人的说法,这与美国想使自身在美苏全球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等有关。

作者是历史学博士,时评人

两岸关系问题研究者

赞一下
(21)
58.3%
赞一下
(15)
41.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