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俊:办好课后服务,先要加强课内服务

时间:2021-11-12 09:3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殷俊

近日,各省市区推进课后服务的举措不断推出:9日北京宣布将打造2.0升级版课后服务,10日辽宁四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强课后服务,甘肃将制定统一课后服务补贴补助办法……另一方面,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学校和一线教师感到负担增加,部分家长对收费不满,等等。有关部门不能只给政策,而要给出真正的指导和帮助。

回顾“双减”政策落地近四个月,大部分教培机构已经开始接受新的生态和转型。但另一方面,作为“双减”重要配套措施的“课后服务”,却似乎还在探索的路上。

抛开钱的问题,要真正搞好课后服务,就要先回答一个问题:课后服务到底做什么?如果搞成自修甚至变相补课,显然不对。加强美育、体育“听起来很美”,但大部分学校课内相关资源都不足够。而且,不管是学什么,都要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是所有人都要学的,那为什么课内不学呢?“个性化、多元化”也不是一个理想的答案,因为课内教育同样要求因材施教,问题只是能做到什么程度而已。

客观讲,课后服务之所以被家庭所需要,乃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带孩子”的需求,家长非常希望学校能长期承担“带孩子”的任务。这是一种社会需求,但是更是一种公共服务需求。放置于具体的供给侧供给,也存在这样的悖论:如果参加的学生人数频繁波动,会带来一系列管理上的困难。但如果像某些地区那样以参与率作为考核标准,也不符合相关精神——这和“课内”有什么区别呢?或者这倒是暴露了“课内”教育的不足,如果如此就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课内”教育的时间和强度了。

说到底,我们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体系本身就建立在普遍性、强制性等原则基础上,和课后或课外教育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如果硬要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完全承担课后的责任,就可能要么沦为形式,要么将课后变成了变相的课内,反而违背了减负的原则。

要解决这一困境,首先还是要明确课后托管只是“托底”的性质,是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基础服务,而不是去要替代谁或排挤谁。换言之,学校提供的是基本公共服务,既是满足社会基本需求,也是支持生育,实现地区社群均衡发展的必须措施。

其次,课后服务还是要积极发挥社会甚至市场的作用。“双减”政策要抑制课外辅导的过度发展,但并非要消灭培训市场,对于非盈利的培训服务更应予以扶持。学校、教育部门和有关政府机构应积极引入相关社会机构,提供优质、多元、普惠的课后服务。

最后,就公立教育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提升课外——或者说真正的校内——教育的质量,包括合理增加难度,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分层,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课程教育需要加强就加强,需要延展就延展,课内只能加强不可以减负。只有课内课程教好了,才能真正减少对课外的依赖。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也是一个契机,让社会都能思考不同持份者在教育者各自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各自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真正的负责任。

赞一下
(1)
50%
赞一下
(1)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