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香港房屋政策“天残地缺”

时间:2021-11-09 09: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香港政府没有措施大幅增加短期房屋供应,“3年上楼”目标,至少要等超过10年始有机会落实,基层市民苦候上楼,过渡房屋是政府主要止痛措施,然而止痛效力却嫌太短。这边厢,政府宣布将过渡房屋加码至2万伙,那边厢,去年夏天首批入住过渡房屋的住户,最近已收到通知,大半年后租约期满需要搬出,一些住户旁徨忐忑,倘若过渡房屋存在的“意义”,是让住户重新“过渡”回去住劏房,未免是笑话,政府有责任理顺衔接安排。劏房居民超过20万,2万个过渡房屋本来就是杯水车薪,区区两年租住期,更令人质疑其成本效益,当局与其依赖过渡房屋救急,还不如切实想想,如何大幅增加短期土地房屋供应。

这边厢加码增建

那边厢租约期满

2017年,政府宣布推出过渡房屋,与社企合作,协助轮候公屋逾3年但仍未上楼的基层家庭改善居住环境,毋须蜗居劏房。4年过去,已落成的过渡房屋只有千多伙,跟政府原先的目标,即2023年提供1.5万间过渡房屋,相去甚远。政府强调未来两年过渡房屋推进力度将显著加强,目前已有6个项目正动工兴建,合计超过4200伙,可望明年落成,另外还有20多个过渡房屋项目已启动,预料后年将有多1万伙,达成政策目标“指日可待”,上月《施政报告》更提出“加码”兴建过渡房屋,将目标增至2万伙。

土地房屋问题短期全无纾缓迹象,未来5年新落成公屋量面临断层,政府的态度,一言蔽之就是叫市民“耐心等待”十年八载,随着中长期觅地建屋措施逐步发挥作用,情况将“慢慢改善”,至于短期止痛措施,除了半吊子的劏房租管及租金津贴,大抵就只有过渡房屋这一招。过去一年,政府官员不止一次探访过渡房屋住户,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早前形容,每次探访这些家庭,都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毋须再住劏房的喜悦,有小朋友的家庭尤其如此,然而过渡房屋充其量只是事急马行田的手段,无助真正解决房屋问题,谈不上是“政绩”。过渡房屋项目建设尚待提速,入住首个过渡房屋项目“南昌220”的部分住户,最近已收到通知,明年夏天租约期满需要搬走,短暂喜悦过后又要面对未知与不安,政府的衔接安排备受关注。

“南昌220”是以组装合成技术兴建,提供约90个单位,项目所用土地由私人持有,发展商以象征式价钱出租,为期5年,然而整个项目由筹备到展开组装,便花了两年有余,再经过大半年施工,去年8月才落成入伙,较最初预计入伙时间迟了超过半年。3年时间就此匆匆过去,意味有幸入住“南昌220”的基层家庭,最多只能居住两年。目前一般家庭平均要5.8年才能上楼,监于未来数年公屋供应严重不足,轮候时间颇有可能进一步延长“破六”。劏房户轮候公屋超过3年,才有机会入住过渡房屋,短住两年后,很可能仍未可以上楼。

公屋轮候愈来愈久

过渡房屋勿蹈覆辙

过渡房屋的作用,顾名思义应该是基层家庭上楼的一个过渡安排,帮他们逐步改善居住环境,直至圆梦上楼,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暂住”,倘若过渡房屋住户迁出后,要重新再过劏房生活,将是莫大讽刺,反映过渡房屋政策失败。早在政府推出过渡房屋之初,已有团体关注租住期太短,约满安置是一大问题,当局是否有周全应对方案,却叫人怀疑。

不少过渡房屋户都有年幼子女,他们在新社区刚刚扎根,最担心是沦为“人球”,稍后又要跨区搬迁,影响子女原区上学,更令交通开支大增。官员昨天表示,“南昌 220”租约期满后,将安排尚未能够上楼的住户,入住其他过渡房屋,当局会尽力争取同区安置,可是“尽力”跟“保证”,始终是两码子的事。政府开出的期票,倘若未能兑现,将大大影响基层家庭对过渡房屋的观感,不排除部分人嫌新居地点不便,宁可再住劏房。

过渡房屋每个单位平均成本为50万元,2万个单位,相当于100亿元。当局强调这些组合房屋易拆易搬,换个地方又可搭建,用上十多二十年也没有问题,然而衡量过渡房屋的成本效益,关键不在于房屋硬件本身可用多久,而是政府投入公帑,对于改善基层居住问题,起到多大作用。“南昌220”作为试点项目,具体执行难免会有多些波折,官员表示累积过实战经验,日后的过渡房屋项目,建设可以快一些,可是租约期短的情况必须设法改善,公屋供应一日搞不上去,就算过渡房屋住户能够租住3年,约满时一样无法“写包单”可以上楼。

政府表示,部分过渡房屋将延长年期,由原定5年延至最少7至8年,冀让更多有需要家庭入住,可是如果一块土地可供过渡房屋使用7至8年,相信不少市民都宁可直接用它来兴建长期房屋,究竟有多少过渡房屋可以延长年期,还得走着瞧。过渡房屋为纾缓公屋供应不足而生,可是区区2万伙不过杯水车薪。当局优先安置满约租户入住其他过渡房屋,有助避免出现“重住劏房”的窘境,代价是其他劏房户要等更长时间,才能入住过渡房屋,公屋轮候时间愈长的问题,有可能复制到过渡房屋之上。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