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腾讯被骗 “逗鹅冤”不冤?

时间:2020-07-09 07: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沪声纸述

在中国,每当有热点事件发生,往往就有网络新词随之诞生。这几天,创造力无限的中国网民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逗鹅冤”,特指被骗了一笔冤枉钱后,还遭全网嘲笑的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

以企鹅形象为商标的腾讯,向来被中国网民称为“鹅厂”。它以QQ和微信等网络产品为人熟知,也因其强势的法务部门而拥有“南山必胜客”的别称——腾讯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网民戏称它在这里打官司从未败诉。不过,上周腾讯就在一宗官司上栽了个大跟头。

事情要从南山区法院上周发布的一份民事裁定书说起。这份裁定书判决查封并冻结知名辣椒酱品牌“老干妈”名下1624万元(人民币,下同,320万新元)资产,理由是这家公司在腾讯投放了价值千万元的广告,却长期拖欠费用,腾讯因而诉诸法律追讨欠款。

这起看似寻常的商业纠纷,却因老干妈矢口否认曾签署合作协议,并称“腾讯被骗了”而引发舆论关注。随后的事态发展更出人意料:老干妈报警后,贵阳警方隔天便抓捕三名嫌疑人,查出是他们伪造老干妈公司印章,冒充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与腾讯签订广告合约,目的是获取腾讯在推广活动中赠送的网络游戏礼包码,再倒卖给游戏玩家获利。

警方通报令舆论一片哗然,腾讯官方也不得不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自嘲:“今天中午的辣椒酱突然不香了……”还有网民调侃:“一直以为腾讯是‘战斗鹅’,今天才发现是只‘傻白鹅’!”

虽然1000多万元广告费对市值近5万亿元的腾讯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外界更好奇的是,这家创办超过20年的互联网巨头,怎么会在如此原始的商业骗局上栽了跟头?

业内人士指出,这类千万元级别的合作推广项目,涉及市场、法务、财务和产品等多个部门,客户通常需要先预付一笔款项,过后分阶段支付余款。与首次合作的企业签署合约前,往往要审核营业执照等资质文件,并到对方公司拜访。难以想象腾讯在没有核实身份的情况下,仅凭一枚假公章就与骗子签订协议,且没有要求对方交付保证金或进行分期付款。

事实上,被“假公章”骗过的大企业,并非只有腾讯一家。2018年,电动车公司比亚迪就发现有人冒充公司高管,并通过伪造印章,与30多家广告公司合作长达三年,涉案金额超过10亿元。电商平台京东的一家供应商也通过假章伪造与京东的业务合同骗取融资,京东直到去年被债权人告上法庭后才发现此事。

如何解决假公章问题?最“硬核”的应对之道是摒弃实体公章,改用电子签名。腾讯受骗事件发生后,它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竞争对手支付宝就火速“蹭热度”,一边发微博称“希望天下无假章”,一边贴出公司用区块链解决金融“萝卜章、假合同”问题的报道,为支付宝的区块链防伪技术做广告。

不过,区块链技术也有自身局限性。它只能确保签署后的合约不被篡改,但合约中的交易是否真实存在,签署合约的人是否具备代表公司的权限,依然要通过人为核实,无法由科技代劳。

换句话说,在假公章骗局里中招的公司,并不是因为缺乏高科技,而是因为没有履行完善的身份验证和严格的尽职调查,这也反映出公司风险管控形同虚设。负责人员为简化验证过程而选择“认章不认人”,就为假公章提供了可乘之机。

中国金融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也有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挂牌上市,但商业诚信却依然是困扰中国公司的一大问题。年初的瑞幸造假风波就严重打击海外中国概念股的形象,并最终导致这只曾经的“中概股新星”被除牌。近期的“逗鹅冤”事件,更直观地凸显出中国企业长期被诟病的风控漏洞,就连腾讯这样的霸级公司也未能幸免。

除了企业管理水平滞后,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监管力度不足,也是商业造假事件屡禁不止的导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日之功,也不能仅靠腾讯或支付宝一家之力。今年4月起,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将进驻这个广阔的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服务,也与它们展开合作。如何在一个更开放、更复杂的市场里维护商业诚信,是企业、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要共同应对的挑战。

赞一下
(46)
93.9%
赞一下
(3)
6.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