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功垒:金融科技的数据盔甲

时间:2020-11-09 07: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顾功垒

从事金融投资咨询的Y君计划从中国前往东南亚,打算背靠亚细安6亿5000万人口的市场,吸引中国海外留学人才和技术耕耘亚细安,拓展金融科技业务。

在他看来,海外市场加强数据监管,逐步完善立法,金融体系较为成熟,有比较牢固的新基建。

Y君说,金融科技再怎么包装,脱离不了金融的本质:“科技改变了金融的效率,提高风险评估的效率,没有改变金融的内核。”

他觉得,懂金融才能干金融科技,且应建立在对数据收集使用的正规性、监管方明确、争议处理等专业服务到位等相对完善的体系架构之上。

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的迭代更新,东南亚和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凭借相对丰富的数据环境,充分利用数据增加机器学习的复杂度,发展势头迅猛。业者和监管方一方面希望打破数据壁垒、防止信息孤岛的产生,另一方面谨防立法规范有序披露数据,不会扼杀创新商业模式。 

新加坡2012年颁布《个人资料保护法令》后,国会上周二通过该法令修正法案,加强问责、执法、保护消费者自主权,涉及个人资料外泄的机构今后除了要通知政府和受影响的用户,可被处以更高的罚款额。此外,修正法案会给企业留有更多创新空间,但在收集、使用或披露个人数据时,须事先进行风险和影响评估。

中国数据立法目前还不完善,有的是指引和草案。一名跨境商业咨询人士说,中国金融领域数据治理起步较早,数据多、价值高,已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个人信息保护法还在制订中,有望今年内通过。

有金融投资人表示,法律、监管、专业服务和争议处理,是资本流向看重的要素。海量信息时代,采集大数据分析、上云端储存,增强系统智慧的当儿,安全和合规是必要条件。 

如果不按部就班数据收集,疏于建立防范意识,那么有朝一日拓展海外市场,便会感觉无所适从。增聘熟悉在地市场数据合规的专业人士,一方面需要耗费时日搭建新评估体系,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运营成本。

新加坡艾伦格禧律师事务所(Allen & Gledhill)顾问冯璞律师认为,企业无论在哪个市场开展业务,关键要先了解当地法律、企业所属领域的行业规定及司法判例等,包括数据的采集、分析、使用和再开发方面的特别规定。

冯璞告诉《联合早报》,企业在信息收集和处理上,得确保获得商业和个人用户的书面同意及处理数据的合法理由,并要通过科技手段加密数据、完好保存,以防因自身技术漏洞导致用户隐私泄露。

虽然在某些市场,走捷径违规收集和再利用数据的风险看似很低,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但她劝告,数据交易是把双刃剑,企业既要抵制商业利益诱惑,避免在转售使用数据中违规获利,还要避免成为违规数据收集的受害方。

信用仍是最有价值隐形资产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数字化不断进阶中,信用背书成为跨境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核心,一定程度左右风险定价。 

一名研究数据安全的专业人士直言,中美交恶后,一些具有中资背景的企业在海外发展境遇尴尬,外部合作方会不自然地担心,业务数据是否最终屈从于监管层的一道行政指令。投资人和运营者的防范戒备之心也加重,由任何一方提出数据安全倡议,或需更多时间让其他各方理解、消化并接受。

不过冯璞认为,无论企业在哪个市场开展业务,只要当地的经济面发展健康,机会仍然大于风险,还是应该多把握机会。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很多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提升公共卫生健康事业,借助数据追溯行动轨迹,紧急时取得联络,各机构也不希望个人主体片面强调个人数据保护。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跨境流动将更加频繁,尽管合规与问责尚存灰色地带,但数据已然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相关监管、法律法规相信会日臻完善,更清晰界定范畴,助力多个行业的跨市场联动发展。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