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峰会该团结还是分化世界?

时间:2021-11-26 07:3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北看记

hanyh
@sph.com.sg

美国拜登总统号召多时的首届民主峰会快要登场了。美国国务院星期二(23日)终于公布了包含110个受邀出席者的庞大名单,占了联合国成员的半数以上。

台湾也受邀出席,但美国没有具体指明台湾是国家还是地区,出席的也并非总统蔡英文,而是行政院数码政务委员唐凤和驻美代表萧美琴,此举显然是为了避免过于触怒北京,这很可能就是北京与华盛顿幕后谈判的结果。另一方面,中国、俄罗斯不出所料,不在受邀之列。

在就职一年内举行全球民主峰会,这是拜登角逐总统时就做的承诺,目标是“更新自由世界国家的精神和共同使命”,制定共同议程回应对共同价值理念的威胁。

重塑美国的民主,乘着民主理念强势回归、重振美国的全球领导者地位,从一开始就是拜登外交政策的核心。不过,他的民主峰会构想也充满争议,尤其在今年1月国会山爆发骚乱更是如此。

去年12月与今年初,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就刊出当地学者文章,主张美国应先“治好自身的病”,先来一场自家的“民主峰会”,召集国内跨党派议会领袖和州长一道重申对美国民主的承诺,推进投票权制度改革。

至今,西方世界的观察者对民主峰会依然心情复杂,一方面形容民主主题“可敬但抽象”,同时担忧最终可能只是聚集众人说了些空话,什么具体事也干不了。连非政府组织和民主活动人士更抱怨自己被边缘化,“自由之家”主席阿布拉莫维茨(MikeAbramowitz)本周撰文,指民主峰会不该只沦为“大合影”。

拜登是在今年8月宣布将于12月9日和10日举行民主视讯峰会,一年后再举行实体峰会,并定下反专制、反腐败和维护人权这三大主题。这场以意识形态和价值划界的峰会要怎么进行,可能达到什么目的?

可以推想出几种可能。其一就是如“自由之家”所批评的,大家来一次大合照,有台湾评论讥讽为“大拜拜”,展示美国治下的全球团结,向不受邀的“专制国家”示威。

其次就是如议程所宣称的,搭建平台讨论民主在各国∕地区与国际上遇到的挑战,提出修补民主制度裂痕的建议。综合美国与欧洲媒体消息,受邀出席者将在“反专制、反腐败、维护人权”三大主题下,各自发言几分钟。出席者被告知先反思在反专制、反腐败、维护人权方面的不足,并在峰会上承诺改善,在明年12月的峰会中汇报这一年的行动进展与成果。简言之,就是让充分民主化与较不民主的国家各自做出承诺,接受检验。

这个画面听起来理想主义到近乎不真实,让人联想到中共的“自我批评”,再加“承诺改进”。问题是,这些国家若自身有改善民主人权问题的动力与条件,也不需要一个民主峰会来监督。美国是否会投入大量资源来支持各出席者的议程,还有待观察。

第三种可能,则是表现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最近两天已有不少评论分析,谁受邀出席,其标准既不是根据西方主要机构(如自由之家)的民主排行,挑选方式也不透明。110个受邀出席者中有西方标准下民主水平不高的巴基斯坦、乌克兰,也包括民主或言论自由被评为倒退的国家:巴西、印度、菲律宾和波兰。这些国家能受邀,显而易见,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是其中重要考虑。

最终,民主峰会能否改进全球民主治理还未可知,却已将世界划出“民主”与“专制”壁垒。它会带来损害世界的互信与合作的消极效应。

再者“民主”对垒“专制”;“我们”对垒“你们”的简单二分法,与当今世界复杂、相互依存的现实已格格不入。毋庸讳言,世界多国依然渴望美国发挥大国的领导作用,但是美国重返世界,但世界格局已不同,更多国家已不愿在美国与中国之间选边。而美国维护人权形象,在美军撤离阿富汗之后,确实又再次受到损伤。美国在此时召开民主峰会,也许也不是为提振其国际地位,而是为了拜登政府的国内形象服务。

当然,民主峰会至少发挥一个作用,就是公开确认民主的价值。在拜登民主峰会的间接压力中,中国也得高调宣传“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其抗衡。但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民主的测量标准、人民意志能否表达等,仍需要科学验证。

当今世上,民主是公认有益的政治过程,但当民主成为任人解释的空泛概念,或沦为地缘政治较量的工具,民主的概念就会空洞化。如果美国在12月主办的是“民主与包容”峰会,让所有自我标榜为“民主”的对象与会,来一场“民主标准大辩论”,共商怎么推进民主,会不会更有益些?

赞一下
(11)
42.3%
赞一下
(15)
57.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