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港选委会参选名单剖析

时间:2021-08-17 07: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早点

港澳突搜

将于明年3月选出香港新一任特首的选举委员会,在上周四结束换届选举提名期。由于今年选举规则大改以及民主派抵制,本届选委会的1500个议席仅有两成半需要选举,其余均由报名的候选人协调自动当选,提前确保了选委会主导权落入建制派阵营手中。对北京当局来说,该场选举的过程虽然平淡,其结果却是乐见其成的。

众所周知,以往香港的特首选举虽然是“小圈子”选举,但经过各方势力多年来的角逐,已经形成了数大利益集团。其中,香港主要地产商通过直接或间接左右工商、金融和部分专业领域的选委,成为了特首选举的主要“造王者”之一。以往北京要推荐特首人选,往往要优先考虑这些“造王者”的表态。

在2016年12月的选委会选举前夕,时任特首梁振英原本有意参选角逐连任,但不久后却突然以家庭原因为由宣布不寻求连任。当时外界就盛传,真正的原因是他未能得到香港地产商的支持。

另一边厢,选委会长期以来都是由建制派占据大多数席位,但民主派阵营在过去20多年不断努力,近年也逐渐扩大了在选委会的版图,在上一届选委会中更取到近400席,几乎有力左右特首选举大局,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

因此,画面拉阔一点来看,中国政府早前修改香港选举制度尤其是选举会选举,最大的意义就是一下子逆转了香港整个政治形势,令北京重新夺回了各大选举的主导权,确保香港管治权牢牢掌握在当局的手中。

譬如,民主派阵营几乎在新的选举制度绝迹,被排除在特区治理架构之外。在逾千名参选选委会的人士之中,只有在五年前脱离民主党并成立走“第三路线”的“新思维”主席狄志远和独立民主派、现任西贡区议会主席周贤明。

另外,新选举制度也摊薄了香港本地商界的影响力。据统计,在今年选委会参选人士之中,只有不多于100人是来自香港六大地产商。当中,今年93岁的李嘉诚今年更首次不参加选委会选举,备受外界关注。

相反,灭罪委员会、防火委员会等新的组织出现,加上来自中资企业的参选人增多,在客观上皆有效“沟淡”了香港商界在选委会的影响力,减低商界“造王者”的角色,让下一任特首可以避免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施政时不再绑手绑脚。

简而言之,在新的选举制度下,不再有任何政治阵营在未来的1500人选委会占优,只有中央政府才有绝对优势。最终谁能当选特首,只能由北京说了算。日后选委或只能投票给中央首肯的特首候选人,难以再用选票向候选人“讨价还价”。

不过,北京把香港管治权掌握在手中,将反对势力摒弃在体制之外的做法,也在香港社会衍生出香港政制是否开“民主倒车”的大辩论。在支持民主派的许多港人的眼中,香港人的参选及议政空间已被大幅收窄,他们就像坐在剧院后排的聋哑观众,被无从知晓的力量掌控着,只能感受到自己正受到周围所发生事件的影响,却无力去参与或者改变这些公共事务。

事实上,北京一直强调新的选委会选举的一大亮点是:其成员复盖面更广,更能兼顾各阶层利益。但从上周报名人士的背景来看,此番说法能否站得住脚,也颇令人怀疑。

比方说,改制后的选委会选举,在五大界别中新增了基层社团、同乡社团等代表的分组。这种安排的初衷,是要让更多基层代表进入选委会,表达基层的声音。若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次参战基层社团的,不乏本地商界人士的踪影。若说改制等于冲淡了商界影响力,似乎有点小看了商界的野心。

又如新选举制度增加了全国青联成员,锐意为香港政坛注入更多新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富豪的第二代也通过不同界别踊跃参选,并顺利成为选委。如果说基层青年的声音在改制后被带入了选委会,恐怕也是一大疑问。

无疑,近年一些欧美国家的政府施政无方,导致西式民主在中国不再具有道德光环,令北京部分人士以为香港的政制发展没有必要仰视西方,进而对香港选举制度动大手术,旨在建立一套“有香港特色的新民主选举制度”。但话说回来,西方不亮不等于东方亮,如何建立一套有别于西方、符合香港利益的香港特色选举制度,仍需要谨慎摸索。

赞一下
(63)
56.8%
赞一下
(48)
43.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