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搞砸防疫施恩撒币,蔡政府好意思吗?

时间:2022-05-28 10: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联合报》社论

尽管台湾政府不断强调这波疫情九成九为轻症,并维持二级警戒;但餐饮、观光、运输等产业,却面临比去年三级警戒更严峻的急冻现象。台湾行政院日昨拍板,将投入345亿元(新台币,下同)协助受冲击的产业和劳工,有九十万人“受惠”。台湾会演成今天百业萧条的惨况,正是政府在核心防疫物资都未备妥下便贸然大转弯,导致乱象丛生,悲剧不断。如今,其实是民众为了自保而自动提升至“类四级”警戒,可以说官灾人祸甚于疫情冲击。

多数民众均能体认,共存是追求“解封”不得不走的路。然而,民众如今“自肃”的程度,为何却远甚于去年的三级警戒?关键就在,政府各种整备不足,导致民众对共存的信心崩盘。共存的重要前提,是要轻重症能有效分流:轻症居家照护并获有足够药物,中重症患者须有足够的病房收治,与完善的转诊制度。至于一般民众,则要有便宜易得的快筛试剂自测,以维持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运作。

两个月来,医疗乱象不断上演,每一桩都撞击民众与家长们的信心。新北与基隆先后发生两岁幼儿确诊,却因送医过程冗长屡屡碰壁,孩童发烫的身躯变成冰冷的尸体。基隆一位重症确诊患者两度求医却被拒绝收治,最后只能在家等死;更有六个月大婴儿因为紧急医疗系统瘫痪,在急诊室外断气。这些悲剧,因为政府事先没有妥善规划,而反复在民众眼前上演,“共存”变成民众赌命的“共存亡”。

政府对于抗病毒药物的施放,更是重重设限。这些抗病毒药物最大的特性,是须在发病初期投药,压制病毒于轻症;但政府惜药如金,民众期盼一药而不得。加上指挥中心先前对确诊认定的严格限制,导致民众取得药物往往早已是发病的四、五天,皆增加了轻症转为中重症的机率。政府对给药如此严苛,除药物价格昂贵外,恐怕也是因为初期采购不足,才会订出苛刻的发放规定,让民众错失黄金治疗时间。

不止抗病毒药物,就连治疗轻症患者的本土研发中药“清冠一号”,也全台缺货。卫福部宣称每月产量有八万多人份,但立委高嘉瑜爆料,从去年十二月起迄今,取得公费“清冠一号”的确诊者竟只有0.26%,根本看得到吃不到。民众即使想自费购买,亦难如登天。何况,台湾近期经常单日就有八万多人确诊,业者却只能“月产”八万份,差距未免太大,也难怪库存总是挂零。若政府在疫情之初即大量采购备用,会演变成今天的一药难求吗?

四月以来的快筛之乱,正源自政府事前毫无准备。Netflix脸书小编最近一则酸台湾买不到快筛的迷因哏,竟遭网友及绿营侧翼出征,终而被迫删文道歉。然而,政府防疫骤然从“清零”转为“共存”,期间,台湾有哪一项防疫核心物资不缺?正因政府的颟顸迟缓,加上徇私苟且,民众恐慌之余,只能选择“自肃”自救,不出门、不内用、不聚会,致使捷运、台铁和公车都因人潮锐减纷纷砍班。可以说,这波内需急冻,不是疫情而是人祸使然。

为了防疫,政府编列了八千四百亿的防疫及紓困特别预算,但其中仅一成多真正用在疫情防治,其余多数用在胡乱撒钱补贴。如今,由于政府疫情防治失控,逼得消费停滞、经济动能锐减,政府竟火速通过要以三百多亿元来补助产业与劳工,一派施恩姿态。天下之荒谬,莫过于此!

看来看去,这波疫情台湾唯一准备充裕的物资,就只有名叫“高端”的疫苗。那你还能相信政府吗?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